“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已。”这句话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对处女座《无声告白》最精准的概括。
工作繁忙之际,用碎片时间读完了《无声告白》这部小说,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惋惜之余,更多的是被故事背后的道理所震撼。
少女莉迪亚的自杀案,牵扯出一个中美结合家庭在时代背景下的苦苦挣扎和种种不幸。
美国母亲不甘心随波逐流地当一名家庭主妇,却也不得不放弃攻读医学院成为一名女医生的梦想,华人父亲一心想要融入白人集体,成为受欢迎的“普通人”,却也始终摆脱不了“与众不同”的标签。
两位不得志的父母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全部强加在大女儿莉迪亚身上,为了守卫岌岌可危的家庭,莉迪亚选择了屈从,从此成为了家中的焦点。她不得不假装喜欢科学,吃力地完成母亲为她设计的高年级课程,她不得不假装有很多朋友,拿起未拨通的电话和空气聊天表演给父亲看,太过沉重的爱和期待让她不堪重负。
与之相反,从来都被父母忽略的哥哥内斯和妹妹汉娜,却也因爱的缺失而无所适从。内斯一心想考上哈佛逃离家庭,汉娜不断搜集家人用过的东西寻找爱的印记。
就在唯一能够理解莉迪亚全部苦恼、为她分担痛苦的哥哥内斯也要上大学离开时,莉迪亚的世界不能承受般地轰然坍塌,她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记得姥姥经常说一句俗语,“刺猬也说自己的孩子光溜溜。”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可非议的,可我们从小到大也都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希望子承父业、实现父辈错失梦想的更是大有人在。
“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好”,这句打着爱的旗帜使出的撒手锏,会让子女瞬间产生强烈的愧疚感,像枷锁一样牢牢地锁住了子女的心灵,如果不遵从、不照做更会被所有长辈冠以“不听话、不孝顺”之名,在这样的情感暴力之下,很多人都是不得不屈服,放弃自己理想,被动地按照父母的期待去成长。
就像作者说的一样,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可亲爱的父母们,你们知道吗,继承你们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你们觉得好的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