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题目源于《奇葩说》总决赛的一个辩题--“当你的生活被工作填满时,是否应该辞职”,我想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不辞职。尤其是一些工作狂人。《奇葩说》的正反双方为此展开激烈辩论。
正方持应该辞职观点,反方则是不辞。开局由反方先陈述。
反方开局就偷换了一个概念,他们的观点是:你的生活被工作填满等同于你的生活被时间填满,又等同于你在吃饭睡觉等时间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工作。那么什么样的人会这样呢,热爱自己工作的人,那试问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当他的生活被工作填满时,他会是想要辞职吗?断然不是。
而正方的观点是:生活是多元化的,当我们的生活被工作填满后,留给妻子孩子家庭的时间在哪里,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又在哪,吸收灵感的时间呢?所以当我们的生活被工作填满时,应该辞职。
最后正方赢了,仔细想来,无所谓正反谁辩的好,也无所谓谁技巧高超,而是反方在开局就输了。他们论点的立意过于狭小,限制了他们的延展。什么叫被工作填满?
举个例子,一个公务员,他每天无所事事,上班不工作,下班玩游戏,过着无忧无虑又没心没肺的日子,在我看来,他被填满了。一个创业者,他们天没日没夜的打拼,赶文案,写报告,他陪家人的时间不多,搞兴趣爱好是时间更少,在我看来,他不一定被填满了。
蔡康永老师后来说的话很令人深思,他说辩题叫生活被工作填满时?他从不认为工作可以填满生活,那么想一下如果工作不能填满生活,那什么可以?爱情吗?亲情吗?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填满生活的。生活的乐趣就在于它总不会满,即使真的满了,也可以在开辟出一块新的空间来生活。
抛开这个话题,我不禁问自己:我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了吗?
前两天我刚好写了一篇有关跳槽的随笔。文中我言辞激烈,强烈表达了我想要跳槽的欲望。并说明了我考虑的因素和外在的环境。但是,我的想法究竟正确吗?
我们来看今天有感触的第二件事情。这是一篇自控力宝宝--辉哥写的文章,题目叫《日更六个月,我终于明白一切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耍流氓!》
全文有理有据,深入浅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推断出我们为什么要努力?
为了装逼?为了不虚度光阴?或是为了让自己有更高的内涵和修养?或许有,但不是全部,更实际一下,如文中所说:
我们努力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通过努力,让自己今天比昨天赚的钱更多一点,今天比昨天犯的错更少一点,今天比昨天更健康一点瘦一点,一点一点去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我仔细观察我的生活(许多人亦如此),我猛然发现,我生活中有许多努力,竟然是无用功。我学习新的知识,但并用不上,可能过几个月就忘了。我看一天文章,就是单纯的看,没积累,那看了有什么用?
工作上亦如此。许多人每天忙东忙西,完成本质工作的时候不思考,不拓展,不研究。几天,几个月,几年下来,进步微乎其微,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正如辉哥结尾说的:
真正努力是可以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努力就是在耍流氓。
所以,真正努力的人从来不说努力无用,他们只是默默努力着!
紧接着,我遇到了今天第三件令我深刻思考的事情。那是我们每周五的例会。每周五下午我们部门都会组织大家开例会,汇报一周的工作内容。我发现最近部门老大特别喜欢夸其中的一个同事。他和我一届,起初,我是带着轻视的眼光,因为我们这一批新人,毋庸置疑,论资历,论能力,论老大的器重程度,都是我。但渐渐的,我发现老大夸他的次数越来越多。
我会想:这有什么,他无非是和老大平时多聊几句天,多做些表面工作而已。我了解我们老大,他喜欢别人和他聊天听他吹牛,也喜欢你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聊得越多他对你的印象就越好。他也喜欢别人总结一些事情。在我看来,我这个同事每周总结调研的那些结果,表格。很简单呀,很没有意义呀,我分分钟也可以做到。但是我不想做,我不想阿谀奉承,委以虚蛇。
直到今天,我猛然惊醒,我这是什么工作态度?我真的热爱我的这份工作吗?
很明显,我现在不是,我仅仅把这个工作当成一个跳板,想着用空余的时间自己学,但学的真的好吗?学习的时候想一下工作,工作的时候又想着学习,努力真的有很大的效果吗?因为不爱这份工作,老大交给我的事情我只是限于“完成”二字。已经缺乏了刚到公司时的那种思考和研究。仔细想想,为什么老大这么器重我,还不是因为我刚开始热情满满,有自己在工作上的思考吗?因为不爱这份工作,我开始认为别人都是干表面活以获得表扬,殊不知爱工作的人是别人。就算我要跳槽,我以这样的工作状态,就真的能干好下一份工作吗?
话题在往回想一想,我工作的时间是谁的?我自己的,因为不爱现在的工作,我荒废了自己的时间,精力,真的值得吗?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被工作填满了吗?还是被自己的思想填满了?我究竟要不要辞职呢?
或许话题扯得有些远,但不可否认,我现在的工作态度,真的错了。辞不辞职先放到一边,我应该做的是端正态度,工作就是工作,是我自己的时间,我为什么要因为打算跳槽而忽视,不上心呢。
我现在想通了,此时我正面带微笑,因为我相信我不差,我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