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我们只知道我们不得不战。我的祖国站起来了,伤痕累累,穷困不堪,并不理想,但是她给我最大的理想。”
《冬与狮》是兰晓龙老师的神作,讲述抗美援朝中,惨烈的长津湖战役。主线是《士兵突击》钢七连的前身,朝鲜战场上的穿插连七连,他们是狮子,即使在朝鲜的寒冬中,它依然是一支雄狮的队伍。
书中以伍千里、伍万里两兄弟为着眼点,同时塑造了梅生、雷公、谈子为、余从戎、平河等人物群像,以小见大,讲述出千千万万平凡的志愿军战士的故事,他们义无反顾奔赴战场,为国捐躯:以身体为炮弹,用肉身护国门。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会痛他们会害怕,他们有父母要养,他们有孩子要教,他们也想回家: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
他们的故事太过惨烈,看小说和电影都是全程泪崩;他们的故事又如此真实,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
兰晓龙老师的小说写得非常专业和严谨,书中大量还原了历史细节和军事装备情况,确实是军事领域非常棒的作品。
虽然像我一样知识盲区较大的读者,对专业部分读起来会比较吃力,多少影响了阅读效果,但是,依然无法阻止我们含泪读完整个故事。
相信也有很多读者是先知道或者看过电影《长津湖》后,才知道这部小说。重温小说时,电影中的一幕幕再一次呈现在眼前,栩栩如生。
为了屏幕效果,也为了照顾观众感受,电影中更多地呈现了人物情感部分,隐去了更多战争残酷的场面,对比之下,小说的描写更加贴近真实战争情况。
无论电影还是小说,我们都需要感谢,感谢有这些好的作品,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前辈的不易,致敬那些英雄,因为他们的前仆后继,义无反顾,方有如今的和平盛世;因为他们着单薄衣衫,在冰天雪地里啃过冻土豆,才有你我在温暖的屋中,坐看电影和小说的日子!
佳句摘抄: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人均寿命三十五岁的国家没有工业,因为人生刚开始就结束了。”
“战争,饥寒,疾病。我昨天还在想,仗打完了,中国人至少能有五十年的人生。”
“想好了。和平,温饱,建设,人才有得七十年,甚至百年。”
“他是无神论者,却相信人有其魂,尤其此刻,很需要这种依托。”
“(卫生兵)正拆开自己的棉被,只要棉絮。千里叹息:‘可惜了的。’卫生兵答:‘医用棉不够。’”
“不一定会死,好过一定会死。”
“这么早就睡是因为躺着比站着省地方。”
“炸弹还在连三接四,但居然显得很安静,因为被炸得沉静之极。甚至连钢铁与火焰之中的死亡都是沉静的,没有惨叫,只有安静的牺牲。”
“万里:‘什么是保家卫国?’千里:‘我们上一个百年没有做好的事,我们下一个百年必须做好的事。他和大哥没做完的事。我在做的事。”
“七连全是野马,所以一帮子步兵居然跑出了骑兵的感觉,一帮子有振作起来的汉子奔流于残雪,没入狼林。”
“这是一支像乞丐一样的军队,和一双双燃烧的眼睛。”
“对,迟到,挨饿,受冻,迷路,血管里流着冰,晃瞎眼,我们的地图来自小学课本,连我们的指北针都冻上了,但是我们终于来了。”
“我们只有这个,我们真的只有这个啦!”
“不时有人倒下,倒下的人会尽最后的力爬到路边,因为后来者可能绊倒在他身上,而绊倒后很可能再也爬不起来。”
“大部分时候,美军的一触即溃是假象,实则是为了拉开距离,以便展开他们压倒性的优势火力。而志愿军的应对就是紧贴,我没有优势火力,但我绝不会给你发挥优势的距离。”
“善良是下意识的举动,小杰登一边伸手想拉住这个随时会掉下深渊的家伙。他的善意把他救了,余从戎的回报是微笑着,用大拇指反指了指自己的后肩。”
兰晓龙, 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职业编剧。代表作有《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好家伙》。曾获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优秀编剧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