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临摹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临摹即是最可行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读帖是临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通过对古代经典法帖的分析获取第一感官的技巧方法和书体风格面貌。而这个第一感官的分析过程就是靠眼睛去观察,古人有“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说法,就是讲的从读再到临摹的分析过程。
这个读的过程是临摹的关键一步,眼到才能手到,没有眼睛敏锐的观察就得不到正确的技法,技法的不正确就会直接影响着书法的学习。
所以,读帖不只是拿着古代碑帖读内容。
是读整体风格特征、读用笔方法、读结字布白、读审美趣味。
读是一种观察能力,是一种视觉记忆。(用眼)
临是一种技法表现,是一种动力记忆。(训手)
一、读风格特征
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出其书写的章法构成。既是风格特征,是对书体宏观风貌的把握。把握的是否准确就会直接影响着以后创作风格的发展。
二、读用笔方法
1、懂锋变
分析揣摩其行笔中的运用技巧(用笔),获得点画的提按、顿挫、疾徐、藏露、方圆等的用笔方法。体会笔力和书写的节奏,得气息的贯通。
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提出了“用笔”和“结字”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书体都包括“用笔”和“结字”。
我们学习书法始终围绕这两点来展开。
笔法--用笔方法,既是控锋、控墨、控速的能力。
控锋就是要懂锋变,何为锋变呢?
锋变:在行笔过程中,因力量、速度的不均衡,锋毫在运行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轨迹形态,我们把这个不同的轨迹形态所具备的异动性叫做锋变。
锋变的特性:异动性。因异动性导致点画形态的不同。
所以,任何点画都是锋变的结果,是在写中变,在变中调。调是为了修正更接近古法,是以古法为根的变化。是符合古法特征利用锋变异动性刻画出具有造型又有审美趣味的点画。
控锋:就是控制锋变的能力。
如何控制锋变?
控制锋变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刻画点画形态的标准,任何一个点画,都是由起、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如何来理解“起、行、收”就变得尤为关键。
起:是完成点画前端的造型。
行:是完成点画中部的造型。
收,是完成点画尾部的造型。
不论哪个造型的完成,都是在行笔过程当中通过发力、提按、转折等、运行笔锋来完成的,从而产生锋变的效果。
各种技巧就集中体现在“起、行、收”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点画的造型。而最能直接影响点画造型的就是发力,因此,在刻画点画造型的时候合理的运用发力,是用笔最基本的技巧环节。
发力:锋毫运行中按、重、浓、聚的地方称为发力。
发力类型:动力发力和视觉发力。
动力发力: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力量的大小来表现提按,轻重等技法的发力叫做动力发力。
视觉发力:在结字中用聚散、疏密、收放等技巧使其结字布白发生的变化,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是墨色的浓淡之分。这种发力叫做视觉发力。
动力发力具体体现就是提按、轻重、笔速上。
视觉发力具体体现在结字的疏密、聚散、收放上。
用笔皆由力生,然施力有大小,固点画有粗细轻重之不同,
因此,古人有“笔软而奇怪生焉”之说。
2、知笔性:锋毫个个部分的特性
主毫:正锋,也就是平时讲的中锋。强调的是令笔在画中行。
侧锋:强化的是腹毫和锋尖的作用。藏者必圆切者必方(或者说侧者必方,侧者必妍)
线型:线条的造型(严格的说是点画的造型)
线质:质感,什么书体表达什么样质感,有遒劲的,有飘逸的,有肥厚的,有臃肿的等等
线向:线条运动的方向,改变线向就是打破平衡的法则,即线向平行,结字平正,打破常规(平行)出险绝。
3、会控墨
笔法是筋骨,墨法则是书法神采的体现。
控墨既是墨色的变化,起着调节整体章法的和谐。墨色的变化不能只限于颜色的深浅,聚散、收放也能体现墨色变化。
墨有苍老腴润,宜随境,时,势,笔,水,纸,心互为乖合。笔运墨行于纸面所留轨迹路线耳。藏露不同,形态各异,皆因疾涩,水量,墨量,纸性相关。行笔宜以气运之,勿用蛮力,死力。气运之笔,活而不死,厚而不肥,轻而不弱,重而不臃,浮而不飘,然气息往来与其中。提者,力升气沉,线条轻细而不浮;按者,力降气升,线条粗重而不臃。
4、笔速对墨色的影响
通过笔速来改变墨色的变化,是在临摹中应具备的技法能力。匀速、高速、低速都应该具备,不能只是停留在匀速运行的状态,墨佳者神采、韵律、节奏、层次尽显其中。
三、读结字布白
结字布白就是韵味,一个字是否有韵味布白是关键。
布白包括单字布白和整体章法的布白。单字布白我们姑且称为是小章法,那么整体作品的布白就是大章法。小章法要服务于大章法。
书法创作,就是制造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是矛盾的统一体,是点线面之间相互作用之合体。
书法创作以变化为宗,变要有度。皆符自然之妙理,要知浓聚疏散,以疏密虚实分其远近,用笔曲中见直,得其坚硬苍健之势,以墨之浓淡体现虚实,自具深远之趣。
结字纵横之状,跌宕之姿,对比适当,过度自然,自生韵律。韵律既是气脉。向背浓淡各不可相犯,密处为点,疏处为面,气脉为线。此为纵深之观感章法之要诀。
书中“气脉”二字,最须参透。有理方可言气,有气无理,非真气也。有理无气,非真理也。理与气会,理与情谋,理与事符,理与性现,方能成妙镜。
书作之境,当如春云浮空,聚散自由,疏密有度,快慢有节,参差错落,浓淡疏密,皆出自然之妙像。作书沉著松活,则不患无气,不患无韵矣。布白宁空勿满,使气脉往来其中,不可窒塞。至变化错综,各随人心性耳。胸次宽阔,布白自然。起伏跌宕则有势,疏密聚散则有情。则气韵生,气韵尽在笔中。
书法创作宜“形”“色”俱佳。即为结字与墨色之变。
四、读审美趣味
读审美趣味,就是体味其中的奥妙。书法美在韵味,忌平淡,苍白,简易,无节奏。固韵味是书法之神,书法之境,书法之魂也。
大字宜雄强恣肆,小字应清劲典雅,线质坚实圆正。结体正欹相间,参差错落,抒情达性。
书法有法,其法应符古之法,且与当代审美相合,有古无今者,其固守古法不敢越雷池一步,使书作千篇一律,万人一面,陈陈相因,板滞僵化。
五、名词解释
笔法--用笔方法,既是控锋、控墨、控速的能力。
锋变:在行笔过程中,因力量、速度的不均衡,锋毫在运行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轨迹形态,我们把这个不同的轨迹形态所具备的异动性叫做锋变。
控锋:就是控制锋变的能力。
发力:锋毫运行中按、重、浓、聚的地方称为发力。
发力类型:动力发力和视觉发力。
动力发力: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力量的大小来表现提按,轻重等技法的发力叫做动力发力。
视觉发力:在结字中用聚散、疏密、收放等技巧使其结字布白发生的变化,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是墨色的浓淡之分。这种发力叫做视觉发力。
主毫:正锋,也就是平时讲的中锋。强调的是令笔在画中行。
侧锋:强化的是腹毫和锋尖的作用。藏者必圆切者必方(或者说侧者必方,侧者必妍)
线型:线条的造型(严格的说是点画的造型)
线质:质感,什么书体表达什么样质感,有遒劲的,有飘逸的,有肥厚的,有臃肿的等等
线向:线条运动的方向,改变线向就是打破平衡的法则,即线向平行,结字平正,打破常规(平行)出险绝。
六、用笔理论:
点画的特性,易动性,变异性。变异性是由锋变所决定
习书者,当先精技法,后追古人之气,摹古人之韵,得古人之格。
初始学书,为刻画点画线形之标准,可增加动作,乃加法训练,准确度日益提高,书艺稳步提升。后而,省略繁琐动作,加速书写,乃减法训练。此之准非比之准耳。
凡用笔者,须懂锋变知笔性。发力不同锋变各异,锋行于纸面均由力量。运笔以领为先导,勿拧其笔,拧者做也。拧为主导,点画做作,习气必出。
凡技佳者,着纸即出落笔成型。即笔触纸瞬间,利用最合理的锋变,最恰当的力度,最合适的角度,刻画出最标准的点画形态。
凡技佳者,速落反提,提而若坠。力量内蓄,蓄者势也,重落而无提板也,提而无坠力浮也,此用笔之技耳。
笔速,疾涩快慢耳。勿匀,宜交替而行。因墨,因水,因力,因形(形态),因纸,因势而定。疾者快也,须有起伏,急遽有力;涩者慢也,慢而不滞,须见笔见形。
切记,疾者非一味快也,涩者非一味慢也。而是疾中有涩,涩中有疾,快慢相宜。
笔蓄水墨多者,快也,少者,慢也。其量之多少,皆因纸性而定其速,纸性与水墨相互制约,乃饱笔一快,渴笔一慢耳。
因势之笔速何为?疾者增势耳。
势者何为?势有字势笔势之分,字势乃字与字间之气脉,笔势乃点画与点画间之续写。
势有内势外势之分,内势者,点画内部藏露,曲直,快慢,提按-----之转换。外势为点画个体间之连贯。固,内
想把书法学习好有没有秘诀,回答是:“这个可以有,而且绝对有”,秘诀就是临帖,临帖是写好书法的不二法门。只有通过临帖,才能学习古人,继承传统,化古出新。古往今来,临帖历来受到书家的高度重视,活到老,临到老,即便是已成为书法大家,也不可轻视和怠慢,而且会愈加重视。
但在临帖之前应该做什么,应该读帖。我认为读帖更重要,只有读出来,才能临出来,只有眼中有,才能心中有,才能手下来。只有“察之者尚精”,才能“拟之者贵似”,精到细致的观察习惯,敏锐的观察力是我们应该重点培养的。那么,帖应该具体怎么读呢?
1、静心读
静心是对读帖时的心理状态要求。蔡琶在《九势》中说:“欲书,先静坐默思,如对至尊。”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也说:“学,须静也。”读帖时应心静,只有心静,才能注意力集中,凝神静观,毫微入眼,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帖中信急输入大脑,思考和领悟其中的奥妙,化为己有。
2、整体读
读帖应该先整体读,再局部细观细察,再从局部回到整体。即便是局部观察,也应是整体中的局部,必须有整体意识,要整体把握一个字的形态:是哪种结构类型是长是短,是宽是窄,是欹是正,是大是小,是方是圆,长宽比例约有多少,哪一个笔画是主笔等。有了一个整体字形的基础,再进一步分析其笔画、结构和用笔特点等。
3、对比读
对比读就是将两个以上的观察对象进行比对,分析比较,发现差异和特点。对比观察,可以在同一个字中,也可以在不同的字中运用。
在同一个字中运用对比观察,主要用同一笔画的分析比较。例如同一个字中有几个横画,运用此法,就可以比较分析出哪一横长,哪一横短,哪一横是方笔,哪一横是圆笔,哪一横上仰,哪一横下俯。
同样可以分析比较一个字中哪一竖悬针,哪竖垂露,哪一竖左包,哪一竖右包。还可以分析比较同一笔画或部件在不同字中的形态,如两竖在这几个字中呈相向,在另几个字,护呈相背等等。运用对比读帖法,分析出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圆、连断、斜正等同中之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融会贯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反复读
对于优秀法帖,我们即便是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也很快会忘记。在临帖中经常发生临了一段时间,但一合字帖就写不像,写出的字和原帖相去甚远的情况。所以对法帖要反复读,不然难以领会其中的奥妙,不能将法帖深深印在脑海中。
相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曾路见索靖写的一块石碑,初见觉得平淡无奇,骑马而去,数里而回,再看,再离去,再回,再看,后愈看愈舒、愈看愈迷,竟索性卧于碑下,细心揣摩研究,三日后方才离去。优秀法帖要反复读.反复研究,方能深入其中,发现共中的精妙之处。只有反复读,反复研究,才能将其深深印入脑海,了熟于胸,才一能吸收其精华,化为己有。
5、重点读
重点读也是读帖的一种有效的好方法。重点读就是在读帖时,每次或一段时间将某一事项作为读的重点。比如我此次读帖,重点读带有草字头的字,将法帖中所有带草字头的字全部挑出来,仔细分析其运笔过程的异同、形态的异同等方面特点,对草字头作一总结;
或将全帖中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全部挑出来,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性,发现差异,了解其形态的多种变化,进行重点读,重点临,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重点读,重点临的效果远远好于一遍一遍的通临,通过重点读临,能很快掌握某个构件的结构特征,也能很快掌握一个字,举一反三运用到同一结构类型的多个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随意读
随意读就是无意间的读帖,是一种无意间就完成读帖的学习方法,是有意读帖的补充和辅助手段,对学习也有很大的好处。其做法就是将法帖张挂于教室或卧室,在学习之余,随意的浏览观察,目识心记,不经意间就进行了读帖,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就有了收获,此即环境教育的功能,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弥补了书法课课时少,读帖、练字付间少的不足。
7、定时读
在书法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随即布置学生进行临习,有心者会要求学生认真看看帖再写,但也只是顺口说说,流于一般性的号召,没有作硬性要求,学生也就当作耳边风,不予理睬,为了尽快完成作业,根本就不细看,提笔就写。当然也有少数学生会看看帖再写,但也并非真正的读帖,因为根本就没作细致的分析,看一眼,写一笔,比葫芦画瓢,临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被普遍地给忽略了。
为了将读帖落到实处,我们应该给自己规定一个读帖时间,而且必须是强制性的,在读帖的时间内只谁读帖,不谁动笔书写,并且还要根据当节的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读帖要求,这样学生在几分钟的分析研究,心追手摹(空画)后,读帖所得、所悟定会激发欲书的激情,待正式临习就减少了随意性,也曾强了自觉性,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会更加增强学习书法的兴趣。
8、闪读
给自己一两个字,每字五秒钟读帖时间,读过就将法帖收起,利用视觉暂留的印象,闭目默思一下,用手空画儿遍,然后再写,写好后和原帖进行比较,比较后再给五秒钟读帖时间,再写,再比,再写,如此二遍,你会发现一遍比一遍写得像。因为这样读帖,任务目标非常明确,给的时间又非常短,思想高度集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再辅以视觉暂留,静思空画,强化记忆,所以效率高,效果好。
总之,临帖之前要读帖,而且要狠读,所谓“不读不狠不丈夫”。帖怎么读都可以,但最怕的是你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