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读的目的就是要找到那1%左右和你相关的、经典的、有启发的书,再从其中找到10%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需要有目的
从哪些方面寻找阅读的目的?以下方面可供参考。
第一,最近的困惑,比如关于学习效率的,关于二人感情的,关于亲子关系的。任何困惑都可以作为阅读的目的,困惑越深,这个目的就越明确。
第二,希望精进的领域,比如心理学、编程或茶艺。
第三,打算输出的领域,比如你要做一个知乎Live,你想写一本书,你想做视频博客(vlog)。输出会倒逼输入,会逼着你去大量阅读。
以终为始,重新去推演自己的阅读目标,以便更好地阅读,更有效地阅读,更多地阅读。
关于读书,首先应该明确如下几点。
(1)任何一本书,只要花10分钟就能判断值不值得读。人类历史上产生的书数以百万计,但是真正有原创思想的经典之作不过1%0。对你而言,大多数书是低价值的。你只要判断现在这本书是不是高价值的即可。
(2)在读书的时候,秉持People Rank(即搜索引擎中的“知名度”,这里指我对其他作者作品的引用或推荐)的思想很重要,读书应触类旁通,还应关注一下书的作者是谁,书后面引用了哪些其他著作。因为一个优秀作者的其他作品一般也都不错,一本好书后面所引用的其他著作也一般是好著作,这就是读书时的People Rank思想的运用。
(3)即使是好书,也要非常快地看完。多快?通常经验是1小时翻完一本300页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书。迅速找出书中对你有用、对你有启发的部分,忽略其他部分。
(4)带着问题去看书,持解决现实问题的想法去书中找答案。
(5)立刻实践书中相关的部分,或者是对你有启发、能解决你问题的那部分。
(6)有机会应从头再翻一遍,一本好书要翻很多遍。
(7)看书不是全篇地往头脑中复制粘贴,这样不慢才怪。看书就像是做索引,想象一下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索引库,看完书之后能在这个索引库中添加一些记录,以后碰到问题,在这个库里检索即可。读书要像查询手册一样,碰到问题,知道哪本书里有答案,可随时去查阅。
(8)看书,就要看重点的示意图,示意图代表着关键思想的抽象,代表着核心思想,一图胜千言。
(9)英文书也是一样,英文书为什么看得慢?因为我们习惯了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看,想想你是怎样看中文书的?一目十行地扫视。如果开始不习惯,可以每一段看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这样也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10)很多书的核心观点只有几页,哪怕是300页的经典书,也不可能每页都是经典,所以你需要迅速直达核心,找到这关键的几页。
(11)看书时不要从前往后一页页地看,可以从最后一章看起,或者随便翻到某一章就开始看。忽略顺序和逻辑,直接切入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关于高效阅读的几个方法
(1)“不择手段”:在阅读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洁癖”,比如,有人只喜欢纸质书,有人读阅读就要不择手段,充分利用各种介质阅读,比如纸质书、Kindle、iPad。
(2)不择时间:如果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当然最好,但是没有的话怎么办?比如利用碎片化,去做一些随手可得的阅读。
(3)抓住重点,抓住相关处:看书的时候,不要像兔子一样安静,要像猎狗一样敏锐、灵动,永远要知道自己拿起这本书的目的。要快速地去找你在此书中的猎物所在。猎物有两种主要的类型,第一是核心思想。第二是和你自己相关的东西,比如读《少有人走的路》,你可以看你重点关心的部分,看看哪些内容可以解释你目前的人生道路,比如感情上遇到的挫折与问题。仅此而已。
(4)注意输出:只输入不输出,其输入效果也不好。读书一定要注意输出。输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摘;可以是拆书,把书的逻辑框架、叙事步骤拆解出来;可以是一段读书笔记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