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陈凯歌-冯小刚.png
关于姜文,我不想赘述他的经历,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他表现出来的才华,大家都有目共睹。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耗了25万英尺胶片,创中国导演耗片比最高记录,同时也看出姜文对品质的要求,《阳光灿烂的日子》最终不负所望,夺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后来《鬼子来了》在1998年拍摄完成后送审时,电影局批复了几条修改意见,但姜文不服,因此被禁多年。这样的遭遇田壮壮也有,一代人才就这样子被耽误了,呜呼悲哉!
姜文教授.png
今天我试图谈一下他极具争议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查了大量资料,看了许多观点,因此我也会有前人的观点,这是不可避免的,我没必要故意别心求异,所以我的布局主讲剧情,另佐以个人观影感受和评论。
念奴娇.png
《太阳照常升起》是英皇、太合、不亦乐乎三家公司联合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于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不过姜文完全改变了原著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这就是传说中的“吃原著不吐原著皮”。由姜文自编、自导、自演,周韵、陈冲、黄秋生、房祖名等演员主演,于2007年9月21日上映。
我在看了第一遍时候,脑袋有点懵,仔细回想这其实是一种环形叙事,与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类似。据传姜文与昆汀私交甚好,应该有借鉴《低俗小说》的成分。很多人将姜文与鬼才昆汀相提并论,对此我并不认可,原因是姜文一般在自己的影片里担当主演,昆汀则是用各种作死来阐释什么叫暴力美学。两者同属天才,又各有千秋。
姜文与昆汀.png
言归正传,该片讲述了四段交错的故事,四段故事分则成篇,合则成文,类似《儒林外史》的叙述手段,都是通过必要人物进行“钩连”,后来李芳芳的《无问西东》也是这种叙述套路。下面我将用四个板块,以4123的顺序分别讲解剧情。
第4个故事
一九五八年•冬•西部
唐妻(孔维饰)和疯妈(周韵饰)各骑一匹骆驼,并走在西部的戈壁滩上,她们都是来找男人的。唐雨林与唐妻约定在路的尽头结婚,唐妻讲了很多关于唐雨林的故事;而疯妈一路沉默,因为她的丈夫李不空牺牲了,她挺着大肚子来接收遗物,其实唐雨林和李不空实为一人,只不过两人互不知晓,她们在一岔路口分别,各奔所向。路尽头.png
疯妈穿过边境,在苏联人的解释下,得知李不空化名阿辽沙与苏联女子娜塔莎在一起时被枪杀,在一处无尸体的房间,房内只有一些遗物。其中有三条辫子,一件有三个弹孔的上衣,一个铭有“最可爱的人”的搪瓷杯,这是抗美援朝时中国志愿军的殊荣,详见于魏巍1951年在《人民日报》刊登的报告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后来还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另外还有一本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这本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通过假自杀来退出三角恋关系,这个镜头就暗示了丈夫李不空并没有死。
怎么办.png
当怀着孕的疯妈抱着遗物痛哭时,唐妻走到路的尽头,这时唐雨林(姜文饰)走出来,抱住唐妻,说出了一句极为浪漫的情话,“你的肚子像天鹅绒”,随后唐雨林举起手里的长枪,朝天连开数枪,他们在戈壁滩举行了婚礼,婚礼上的众人欢呼舞蹈与孤单的疯妈形成对比。于此时闪过了黄秋生饰演的梁老师摸女孩屁股,他是第二个故事中的男主角。
举枪射空.PNG
众人狂欢时篝火烧断帐篷系绳,篷布刮到火车上空。疯妈伤心地坐着火车离去,这里极具魔幻主义色彩。疯妈在上厕所时意外分娩,但无丝毫痛苦,觉察时婴儿已经掉到了铁轨上。疯妈叫停火车,在鲜花丛中找到儿子李东方。这一段拍的极美,而疯妈的疯病也由此开始。
第四个故事讲得太细,因为这个故事与后面的三个故事密切有关,一切的后果皆出于前因。
第1个故事
一九七六年•春•南部
某天疯妈梦到一双鱼鞋,翌日便到鞋店里买了一双一样的鞋子。她去解手时将鞋子挂在树上,回来鞋子悄然不见了,只有一只鹦鹉喊道“我知道,我知道”。在原著里是肥肉丢失,这象征着物质文明的丧失。在传统中国社会里“鱼”是“鱼水之欢”的一半参与者,”鱼“不见了便是象征着性爱的缺失。前面她买鱼鞋时有个眼神的特写,那是极其渴望而又惊讶的眼神,这符合儿子李东方(房祖名饰)记忆中母亲是从来不穿鞋的。鱼鞋.png
鱼鞋丢失后,疯妈开始了各怪异的行为,上树、刨坑、奔跑、砸东西等等。还时常念着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也表明疯妈心里的阴云不散,情闷思郁。
黄鹤楼.png
儿子李东方想要了解父亲的故事,但是疯妈说不清,还烧掉了信件,剪掉了照片。李东方始终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模样,后来发现疯妈用石头盖的房子,里面像是墓地,壁洞里尽是打碎后又粘合起来的东西。其中李东方和李铁梅的照片贴在一起,李铁梅是样板戏《红灯记》里面的人物,这也暗喻疯妈想构建一个红色革命家庭。
![疯妈自杀.png](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6752268-e83305fd5f96170a.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突然有一天,疯妈不疯了,还让李东方去接下放来的人。这时候又有一个眼神的特写,我们能感觉到要出事儿。李东方走后疯妈魔幻般地跳河自杀了,河里只有衣服没有人。这个镜头得到第三个故事详解。
第一个故事主要以"疯"为主题,疯妈在1958年开始发疯,至1976年某天突然清醒。这里我们要注意,在那个时代我们常把祖国比喻成母亲,1958年到1976年正是官史上定论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这里姜文可能想要表达的是祖国母亲疯了。
第2个故事
一九七六年•夏•东部
伴随着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美丽的梭罗河》,梁老师在食堂里悠闲地弹着吉他,五个揉面的女生欢笑应和着。突然不断有骚扰电话打来,五个女生接连被惊到,梁老师起身去接电话时不小心切到手指,烦懑地讲了一句“丢你老母嗨”。这段剧情完全看不到那个时代的压抑感。
林大夫打针.JPG
晚上露天影院放电影,有个女人喊了一声“抓流氓”,所有人都亢奋起来,梁老师追着追着就成了众矢之的,还摔断了腿,其间意外发现了林大夫与唐雨林的奸情。此处给人脑补剧情的空间较多。后来学校的摸屁股调查完全是一场荒诞剧,只不过是为了欣赏林大夫的风骚。
意外断腿.PNG
唐雨林与梁老师商量对策,回忆是“手摸了屁股”还是“屁股摸了手”,最后决定还是坦白从宽。梁大夫和无名大婶相继来到病房里告白,而梁老师对她们却是毫无兴趣。那他想要的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自由,即肆无忌惮的摸屁股,大环境的压迫使人常处于压抑状态,那个时代缺的就是自由。其实林大夫并没有被摸,她那样做只不过是唐雨林支的招,为帮助梁老师洗脱罪名而已。
林大夫和极品大婶.png
最后学校官方将此事草草了过,梁老师为感谢唐雨林和林大夫的“帮忙”,决定请他们吃饭,这才发现他们俩人偷情的信号是号声。
下午伴随着歌声,梁老师上吊自杀了。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是出了丑而羞愤自尽,还是不能接受唐林二人的奸情?其实不然,我认为他是压抑而死,死于在两个巨大“反差”中感知到的绝望,简言之“不自由,毋宁死”。
梁老师上吊.PNG
第3个故事
一九七六年•秋•南部
唐雨林连累唐妻一起下放到南部某村庄,身为小队长的李东方去接他们。小队长接回唐雨林后发现疯妈已经跳河自杀了,这就和第一个故事的结尾剧情怼齐了。刚进村时唐雨林说感到陌生,一般只有回乡的人才会说陌生之类的话,这个微小的镜头暗示了唐雨林在这里有过曾经。唐雨林感到陌生.jpg
下放后唐雨林整日和村里的孩纸们上山打野鸡,并且嘱咐说搞对象的野鸡不能打,这里是个伏笔。小队长一直疑惑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而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枪对人.png
小队长却不怕死,只是想要了解“天鹅绒”是什么东西。唐雨林决定到北京去找天鹅绒,这里又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去北京找”天鹅绒“, 其实这暗喻地很明显了。有些时候我们遇到的困难总是想依靠北京这个政治中心,去北京寻找希望和解决方法。同时电影在方位上凑齐了“东南西北”,时间上补齐了“春夏秋冬”。
天鹅绒是什么.PNG
在北京摇滚大叔崔健给唐雨林上了一堂课,解释这一切都是唐的错。唐雨林冷静平静下来,回到了村子。
崔健大叔.PNG
当唐雨林决定不追究李东方的过错,回头走开时,李东方拿出自己找的“天鹅绒”,说了一句要命的话,“可是你老婆肚子根本不象天鹅绒“。
不像天鹅绒.PNG
剧本在第三个故事结束后,还有一个镜头没有在成片中出现,或许是被剪掉了。因为表现这一画面就显得太过于具象,这样电影就没有朦胧感了。这样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只看电影表面的东西,往往镜头画面之外的才是电影的内涵。
最后画面.PNG
是所谓老子《道德经》首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史铁生拿《太阳照常升起》和《浮士德》做比较。焦雄屏说:“在神采飞扬的画面中,我再次体验了他的气势,这一次他冒着更大的挑战,探讨中国大地和民族魂的底蕴。王朔说:“有时感到悲观,我们曾看到戏曲失势,看到文学失势,是不是也将看到电影失势?但不会影响地球飞转”。
无论以往何故,过去者不可谏,今时只能感古伤怀,但要知道明日太阳照常升起,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