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你和简书的故事
【活动投稿】你和简书只差一个告白
今天是2017年5月18日,我来简书三个月的日子。虽然没有像大神们一样拿下签约作者、推荐作者、上万粉丝,也没有像专家们一样讲大课、挣大钱、红遍各个平台。
但从个人成长角度来看,收获还是不小滴。所以决定记录一下,做个阶段性回顾,查找短板,弥补不足,为下一个三个月做点什么。
1写了九万多字
之所以不说十万字,是因为有几篇文章是从以前的博客里粘过来的。
原本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毕竟写作的大神太多,我也就是个小菜鸟。
起初看到有个每天写作1000字的专题和群组,觉得大家真厉害,能写那么多字。现在自己彻底成了话痨,每写一篇都在1500左右。
过程中报过两个学习班,一个是教写作和运营的,一个是教写作和心态的,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懂得确立自己的主要方向,力争做个有特点的码字者。也让我明白码字这事急不得,在积累到一定时期还没有签约、没有推荐、没有火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也不要太功利,毕竟这条路上默默无闻的人多了,不止我们遇见的这些。
基于这些认识,我默默坚持着两日更,有时候也会加更自己扫街拍摄的组图,记录生活,也给生命一些不同的色彩。
也许是个人经历和洞察力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种不知道写什么、写不出来的困扰,只有手机里、电脑里的各种笔记软件上记录的标题、素材和敏感源,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没有写。就这样而言,继续下去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九万字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这里已经提到,所以到十万字的时候就不用再凑合一篇了。
写到九万字,最大的收获就数码字的随意性了。不论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只要有时间、有灵感,就能在手机或者电脑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变成文字。这样的事我干过好几次,出差的车上,等领导的间隙,都是我的写作时间;路上的行人,盛开的花朵,摆摊的小贩,都是我镜头里的风景。
用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是一个码字者的常态。这也印证了大家都知道的写作秘诀:熟能生巧。比如现在,我大清早起来做床上抱着手机写。因为待会要上班,打开电脑太麻烦。
2结实了很多线上牛人
牛人,一般都是很大咖的那种吧?
是的。
我在简书上碰到的牛人有哪些呢?这里挑些相对典型的案例来说。
这位平台的发起者,虽然没有正面交流过,但他给我的两篇文章点过赞、留过言、打过赏,还把他们推荐到了首页。
韩大爷
这位大爷的曲折签约路,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码字者卸下心里的浮躁和短期内将文字变现的功力,潜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博士
是位在帝都学习的博士,他爱读书,也会拆书,活跃在各个群组。后来我也进了他的群组,跟着他和小伙伴们读书写字,培养好习惯,还成了有专题收录权限的组长。这份责任也会让我主动地去学习小伙伴们的文章,在潜移默化中涨姿势。
徐林
微娃营养的CEO,全球500强区域副总裁、世界级营养专家、全球最好的商学院校友会主席,她每天五点钟起床,两个小时的瑜伽,全天站着办公。然后我也开始站着写作,在上班前和下班后。
无戒
这个写农村小说的明星作者,无意中发现居然是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老乡,没准还是高中校友,果然我们文化大县的人还是有才,哈哈。她写的小说,确实是我们家乡现实的写照,很耐读。不过身为小白的我和大神也就是平常的互动,没有很打扰她。因为看到她确实很忙,眼睛不太好还坚持日更,而且那么多粉丝要回复,工作量实在大。所以我还是决定老老实实打基础,不能给老乡丢脸。
还有时常关注的简书一哥彭小六、职场达人东成西九、手绘达人梦归秦淮、瑜伽老师李小筑等等,都是那种看了他们的生活和你就想复制的那种。
当然,别人的生活是永远都不能复制的,一个人也无法完全融化这么多人的好习惯。所以最近正在给自己的成长做减法,留下必须坚持的,兼顾喜欢的,忍痛丢掉感兴趣的。
在这里,再次感谢在简书、微信公众号上关注我的一众兄弟姐妹,他们中不乏牛人大咖和潜力股,能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网友相伴,我的写作之路不孤单。
3养成了早起早睡、阅读、写作、健身的好习惯
这些习惯以前也是有的。
去年备考研究生的时候是朝六晚十二,今年为了给写作挤时间,一般都保持朝五晚十。
当然也有因为工作和其他应酬晚睡的时候,但六点起已经是晚的极限,习惯了之后不按时起会有负罪感。起床后会做一些小锻炼,每周至少跑步一次,刚刚开始做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准备长期坚持。
在这里给我们早起群做个宣传,这是我偶然间加入的群,群里的人在坚持每天七点钟之前起。目前已经持续了两个21天,人数从21个下降到了15个。这是个免费群,就是督促大家早起打卡,没能按时早起的得给群里的小伙伴发红包。我因为忙忘了没打卡也发过两次。但基本上通过21天,大家都习惯了,只有部分小伙伴坚持不了退群了。如果看到文章的你也想加入,找我就行。
开始了写作,阅读就成了必修课。受大咖们的影响,加上我本来就爱买书,三月份到现在大概新上架了三四十本。
同时读的有三本,一本是拆书帮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要读书就要掌握读书方法,不能盲目读,所以将这本书放在了首位,也在积累读书笔记。
第二本是参加简书活动送的书,闾丘露薇的《利比亚战地日记》,这位和妈妈同年生的姐姐,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据说收到简书的书要在两周内写书评的,但我不想写200字,想写2000字,所以准备读完了写,还请小荐荐念在认真的份上不要拉黑我。是的,简书是真的送书,不仅送书,还送了笔记本,以至于那两天我收到快递都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打开包裹后一阵欣喜,跟天上掉馅饼了似的。
第三本,是一部小说,共三本六百多页厚的那种,已经读到第二本,鉴于该书有争议,就不透漏书名啦!
碎片化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属于抽空就落实的项目,不规定时间,但累计起来也是不容小觑。
这些好习惯,正在经过不断实践,被我一点点地理顺、固化,或者后期能形成套路也不一定。
4时间总是不够用,比自己牛的人总是多的不要不要的
六点起的时候慌里慌张地踏点上班,五点起还是一样一样的。不过都是吃完早餐再去的,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一下自己的。
因为此时正处于探索期,我在实验自己干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整理每个时间段必须去做的事情,然后对那些不紧急也不必要的事情忍痛割爱。
经过了苦逼的考研期,觉得自己好努力、好了不起,居然完成了从成人大专到在职研究生的华丽转身。到了复试的时候,认识好几个年龄比我大很多、精力有限很多的同学,我瞬间觉得自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其中有个女同学考试的时候正逢坐月子,瞒着家人悄悄出来考,这精神,让我的那些早起晚睡、精神折磨、现实摧残都不值得一提。
因此得出结论,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群体里都有从金字塔尖到塔底的人。在某个领域是牛人,在另外的领域有可能就是小白。
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很多牛人,在很多领域都很牛,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人到了一定层次,就会在横向上集聚了力量,跟其他领域的牛人一起玩,玩着玩着大家都更牛了。
结束语
上班的时候,我是国企的宣传思想、企业文化、共青团工作者,鼓动大家要忠诚企业、勇于担当,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领航者。下班后,我是伪斜杠青年,和很多有梦的人一起做看似不务正业却自得其乐的小确幸。原谅我是个有些人格分裂的85后蛇精病,白羊座的奇葩女。PS:标签不能再多了,人呀,不能太贪心也不能太花心,还是专一的比较好,专一,你可知道。
所以接下来的三个月会尽量固化生物钟和写作钟,让自己和文章都有特点一些,避免什么都能写,什么都不精的尴尬。
说起收获,总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但还是决定先停下来,给下一个三个月留点念想。假如一个收获都能写出上万字,那不是水平高,是话痨好么!好吧,我承认自己是话痨。
最后,还是分享我那句座右铭:“Don’t aim for success,if you really want it.Just stick to what you love and believe in,and it will come naturally.”翻译成汉语就是“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愿所有的好习惯,都是我们不为什么的坚持。假如顺便实现些功利主义的追求,那也是极好的。
无量天尊,哈利路亚,阿弥陀佛么么哒。我是地球村的太阳,在国企的大熔炉里朝九晚五,在文字的海洋里浪迹天涯,盯着世界地图周游列国,伴着日出日落看云卷云舒。
最近永恒之蓝盛行,导致电脑还不能放心地使用,只有盯着手机码字了。666
http://www.jianshu.com/p/315a8c72f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