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身份 vs 关系身份【Day 896】2025-03-23

关系,就是彼此期待对方所承担的角色。比如彼此都能适配对方的所期待的角色,关系建立;否则,关系结束。

一个人身上最容易识别的标签,就是「社会身份」。在什么地方工作,在组织中承担怎样的责任,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社会身份。

除了社会身份外,一个人还有另一个标签,就是「关系身份」。比如,夫妇、父母、儿女、兄弟、闺蜜等等,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身份的。

在社会身份和关系身份面前,哪个要素更重要?答案是社会身份。通常情况下,社会身份是需要在社会上拼命厮杀才能获得,提供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获得的难度较大,具有稀缺性。而关系身份提供的情绪价值并不稀缺,只要你有钱、有权,排队提供情绪价值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关系的本质,取决于双方的社会身份。跟任何人交往,先看社会身份,再去讲关系身份。

比如,你私底下跟你的老板叫「老孙头」,老孙也欣然接受这个称呼。有一天,一名供应商来拜访公司,希望达成合作,你和老孙接待了供应商。因为初次见面,供应商称呼老孙为「孙老师」,于是你也就自然而然从「老孙头」改口为「孙老师」,在外面给足老板面子。

你看,私下场合和公开场合的身份是会相互变化的。你处在什么位置上,就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态度说话。同理,别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你也要在把握分寸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气和态度与对方交谈,掌握好边界感和分寸感。

如果「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我们都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来定义自己,并借此展现自身的价值的。

我们跟任何人交往,首先要把社会身份放在第一位,但不要表现出来,之后再去讲关系身份,那时你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或者说懂得了人际边界感,这样才能厘清人际关系。

社会身份一定是大于关系身份的,所有到最后的利益博弈都会看「社会身份的高低」,才决定自己对对方的态度。不要用儿女情长的关系身份去绑架社会身份,没有人喜欢在没有利益的前提下被别人控制。弱者强行控制强者,只会遭受强者的反感,让强者远离弱者。

如果你想变成有话语权的那一方,那就请你拼命投资自己,在社会上厮杀,成为对别人有用的强者。当你有钱有权身处高位时,这时再回看你曾经那个仰慕的强者,简直弱爆了,曾经的强者会反过来跪舔你。

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在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除了自强,谁都靠不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