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R4-深度社交

1、深度社交是一个相对于广度社交而言的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社交需求也产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社交的价值,开始挖掘社交的潜力,但是很多人将社交停留在“认识更多的人”“拓展更大的社交圈”的层面上,却忽略了一点:好的社交更应该进行纵深挖掘。

2、商人之间的合作与谈判有时候也是一种深度社交,当双方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商讨或者谈判的时候,必定会挖掘项目的相关信息,必定会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论证,这是一种关于利益需求的深度社交。

3、有一类是情绪感染,例如美国新闻评论员卡特波恩是一个口才很好的人,无论是在采访、评论时事还是与人对话时,都表现得很乐观、热情、从容,那些与之对话的人往往会受到感染,他们私底下称呼卡特波恩是一架情绪发动机,可以深层次地打动他人的情绪,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受到感染。

4、深度社交需要更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支撑,而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健康、有质量的人际关系往往会给大脑接入一系列的功能——调节自身情绪、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社交的模式和层次

1、有价值的社交,首先要的是深度,其次才是广度。

2、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交模式,都有不同的交流对象,而且在面对不同社交对象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式,之所以会如此,往往和个人拥有的人际关系层次有关。

3、社会人际关系学家认为人际关系分为三个基本的层次,最深的一个层次是稳定关系,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谐度比较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一般来说,父母、兄弟、姐妹、亲戚之间的具有血缘关系或者宗族关系的群体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就是稳定关系。

4、靠外的一层是共同联系,共同联系往往建立在共同经历的基础上,拥有共同联系的人往往有过一起生活、学习、工作的经历,而这些经历使得他们相互了解,相互依赖,相互帮助,从而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亲密的联系,但是相比于家族内部的稳定关系,共同联系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情感培养,像同学、朋友、同事之间就属于共同联系。

5、最外面的一层关系是相关联系,相关联系通常是指那些不认识或者不怎么熟悉的人,只不过彼此之间通过媒介或者因为一些偶然的机会产生了交集。这些人并没有稳定的情感和稳定的关系,可是往往具有一些利益上的往来,因此在短时间内会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甚至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但是更多时候随着目标的达成和利益的满足,大家的关系会慢慢疏远和淡化。

6、一些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则提出了另外一种划分方式,他们认为人际关系拥有三个基本层面,即角色关系、情感关系以及深度链接。

7、角色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交关系中扮演的角色,领导与员工,服务者与客户,销售者和消费者等,这些关系和彼此扮演的角色有关,或者说就是在角色基础上产生的联系。只有当自己的角色满足了其他人的需求,而其他人的角色迎合了自己的需求,双方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双方也才会对角色关系有更深的期待。

8、情感关系是指以情感作为维系彼此关系的媒介,情感关系在生活中范围很广,父与子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商家与合作者之间的合作感情,情感是人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中往往会动用情感的力量。不过情感关系有亲密、疏远、对立之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比较亲密,一些普通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相对疏远。

9、深度链接与角色关系和情感关系不同,它更加侧重于相似性和互补性,所谓相似性实际上就是指社交双方之间存在的一些共同点,比如性格趋同、目标相一致或者生活经历类似,这些相似性会让原本陌生的两个人产生更多的互动,一方会自动地亲近另一方,并获得对方的认同。

10、互补性则是说双方之间存在性格互补、能力互补、角色互补、工作互补等特点,只有双方结合在一起,只有双方进行合作,才能够将彼此之间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能够有效克服缺点带来的问题。互补性看重的是配合,而这种配合对双方都有利,能够满足双方的需求,因此会对人际关系的亲密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11、一般人们都会依据划分的层次安排自己的社交活动,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社交策略,但是人们在社交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多即是好”的社交思维,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层次的人际关系,重要的就是要确保认识的人越多越好,而这往往会让社交走入“社交活动越来越多而朋友越来越少”的怪圈之中。

12、个人的社交圈通常可以分为点赞之交、点头之交、酒肉之交、生意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不同的社交方式往往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好坏,也决定了彼此之间的社会关联性。

13、无论是点赞之交,还是日常的问候,都是一种社交或沟通上的形式主义,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渐渐依赖社交软件来进行交流,微信上的点赞功能和一些简单的朋友圈评论就是点赞之交,点赞和评论的一方并没有足够的意识想要和对方进行深入交流,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并不那么紧密,这样的社交关系和社会联系往往并不稳定,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14、谈到社交,那么就一定会说话,说话是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社交水平和层次的基本因素,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人之间的交流非常和谐顺畅,而且能够针对很多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可以相互帮忙,解决生活和工作的难题,那么就证明彼此之间的社交比较好,双方能够产生更多优质的谈话内容,可以提升社交的层次。

15、通常情况下,社交之所以难以产生价值往往和两种心态有关,第一种是社交过分娱乐化,简单来说就是参与社交活动的人往往会将社交活动当成一种娱乐活动,活动者纯粹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紧密,沟通也缺乏深度。

16、深入社交”恐惧,即人们害怕与他人发生深度交流。一般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害怕与人进行交流,害怕面对公众,害怕出现在公共场合,他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人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

17、有时候也涉及自尊的问题,因为很多人担心自己一旦与人发生深度交流,就可能暴露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为了不让人笑话,为了不让人对自己的行为评头论足,他们会排斥这些试图把话题引向更深层次的人。

18、无论是社交娱乐化,还是“深度社交”恐惧,都会影响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社交态度,会改变人们的一些社交行为,同时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使得人们在社交生活中处于被动的、表面的、形式化的交流状态,这也是人们难以在社交中保持高价值交流状态的原因。

19、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社交模式,也拥有不同的社交态度,他们社交活动的价值往往也不相同。

20、无论是创造利益,还是挥霍时间,都是社交活动价值的体现。人们或许会认为成功者往往更加善于把握社交价值,会认为成功者本身就具备光环,但不妨反过来想一下,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社交价值,才会变成成功人士。

21、尽管很多人都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想过更深的问题:认识的人是否有足够的价值,自己是否专注于借助他人的价值。

22、由于人际关系的交往并不一定具有即时性的效果,一些社交活动的价值需要等到几年以后才能显示出来,一些潜力股可能需要在多年之后才会发挥出价值,一些人则需要实现能力的积累。人们可以对自己这些年的社交活动以及社交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看看自己有多少朋友,看看自己认识了多少人,看看自己社交活动的频率,然后进行总结,看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是否因为这些社交活动而发生了改变。

23、社交活动的价值还包括了交际能力的提升——销售人员是否在社交中掌握了沟通和销售的技巧;演说者是否能够从容不迫地当众发表精彩演讲;管理者是否具备了组织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谈判者是否掌握了更加巧妙的谈判法门

24、能够懂得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能够与不同的人进行深入交流,能够对交往的法则深刻理解和运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技巧和技能,而这种技能的掌握恰恰代表了一种最重要的价值。

25、将社交活动的价值分析更深入一些,那么就可以延伸到内心层面,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内心所展示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这些同样很重要。比如和一些内心豁达、自信乐观的人交往,内心往往会变得自信和豁达,而这种状态往往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关注。

26、每一个人的社交活动的价值都是不一样的,人们在实现人际积累、技能提升、内心完善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水平也不一样

27、互联网拓展了社交广度,有些行为学家认为在信息网络时代,人们透过各种信息传输工具和社交工具,几乎能够保证社交广度的无限延伸。这种延伸包含了两种形式,一种是规模上的延伸,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大规模地结交新朋友,相比于现实生活中,网络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社交对象。

28、一种是界限的突破,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类型、界限会被模糊化,不同类型的人、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学历和知识水平的人之间往往可以进行交流。而且社交变得更加随意,且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只要人们想要找朋友,几乎立即就可以做到。

29、在网络世界中,彼此之间很难建立起稳定而真实的感情,尽管彼此之间会有很多话说,双方之间的感情看起来非常好,可是却缺乏真诚交流的勇气,双方之间也难以真心实意地深入交流下去。有人戏言: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甚至没有办法回答问题,没有人会给你一个精确的答案,因为没有人愿意与你深交,也没有多少人会真正愿意在你陷入困境后伸出援手。

30、在网络世界中,这些社交关系非常肤浅和脆弱,根本无法带来实质的影响,人们也无法在网络社交中挖掘出多少真正有价值的社交内容,更多时候网络社交只是一种社交狂欢,而当狂欢之后,更多的是落寞和无聊。

二、深度社交时代的巨变

1、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集中资源和精力去深化社交,而不是仅维持泛泛之交。在社交的时候,唯有从拓展广度转换到挖掘深度,才能获得社交的价值,而关于这一点,那些善于交际的人早已经了解,并且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2、在发展人际关系的时候,人们的关注度会停留在社交广度上,即认识更多的人,但问题是认识更多的人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利用更多的人际资源,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帮助一个认识的人解决麻烦,双方想要建立更为稳定的关系,往往还需要一些社交基础,这些社交基础就来源于更加深入的交流。

3、更现实地说,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去拓展人际关系,还不如抽出时间专门经营好更加适合自己且更为稳定的那些人际关系。

4、如果对整个社会的运作和人际资源的利用进行过分析,就会发现合作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合作本身就是建立在深度社交的基础上的,即便是一些一面之缘的人,也必定在合作之前有过相互了解,而且是深入地进行了解。

5、当人们意识到交朋友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的时候,殊不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能变得越来越远,因为人们可能会将精力集中在结交更多的人上,而非与人建立更加深入的联系上。

6、一个人社交生活的成功与否,一个人拥有人际关系的好坏与否,并不在于认识的人是多还是少,而在于人们是否把握住了社交的深度。这里提到的深度社交是指在社交活动和社交网络中获得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或者可以加上优质性。

7、对于很多成功人士来说,社交不只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而在于借助社交关系拓展生活的发展空间,通过社交活动来提升自我,这种提升更多时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8、认识更多的人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想和能力,每个人想问题、看问题以及做事的方法都不一样,结识更多的人,往往有机会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多思考问题的方式。

9、对于人力资源的运用,当人们通过深度社交认识更多的朋友时,就等于积累了更多的朋友,这些资源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升提供帮助。

10、社会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来源于自己的努力和智力,而85%来源于个人的情商,来源于个人的社会关系,其中深度社交下的社会关系最可靠,也最具实用性,它是将人际关系转化成资源,并将人际资源转化成成长助力的重要原因。

11、一般来说,通过深度社交建立的朋友关系往往更加稳定,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有更多共同话题,往往会有更多的共同经历、共同的价值观。

12、事实上,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深度社交对自己带来的帮助,能够意识到深度社交具备的价值,人们将会在社交中保持专注,将会在深度社交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而这是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助力。

13、强关系主要是指一个生活圈和工作圈中的人际关系,比如一起生活的家人和亲人,一起工作的同事和朋友,有过共同生活经历的同学,这些人相处时间比较长,以至于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都会存在很多相似点。

14、在社交中,真正能够进行深入交流的人反而不是所谓的亲人朋友,话题多并不意味着聊得深入。彼此之间太熟悉了,反而没有深入沟通的欲望,每天和朋友一起煲电话粥,会和朋友打招呼或者相互寒暄几句。

15、马克·格兰诺维经过调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只有16.7%的人是通过所谓的熟人渠道找到工作的,反而有超过50%的人是通过那些一年只见一两次的圈外朋友来找到心仪的工作的,由此可见社会中的一些有效人际关系往往不是通过当前人际圈来建立的。

16、反倒是一些弱关系的人,能够彼此建立起比较深入的联系,很显然这种弱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联系往往更加纯粹,沟通双方也更容易保持专注。

17、强关系的人往往相互了解,他们在谈话的时候会比较随意,平时交流的都是一些内部流动和传递多次的旧信息,而且会慢慢形成一种闲聊的沟通习惯,整个交流容易陷入套路和固化模式之中。

18、如果说强关系更加重视情感的抒发,而弱关系则更加注重了解信息、拓展视野。

19、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有一条著名的“250定律”:每一个人的身后都站着大约250个人,这些人包括亲戚、朋友、邻居、同事,这些人构成了一个人的交际圈和生活圈。乔·吉拉德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要轻易忽视任何一个顾客,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朋友,因为每一个顾客和朋友的背后都拥有一个更为庞大和复杂的交际群体,只要把握好每一份资源就等于把握了掌握250份资源的机会,就等于间接地积累了250份人际资源。

20、乔·吉拉德喜欢发送名片,喜欢对每一个顾客问候,但是他不是泛泛地与顾客们说上几句话而已,而是会想办法强化彼此间的联系,比如他会记住每一个顾客的名字,然后给每一个人寄去贺卡,建立顾客档案,还会巧妙地与每一位顾客进行交流——从生活到工作,从孩子到经济,从车子到人生品味,他总会找到别人喜欢听的话题。

21、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认识人,同样是想方设法在自己的名单中加入更多的名字,吉拉德就可以获得社交的成功,而多数人就只能在无效社交中浪费时间呢?这就涉及了社交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共同经历、价值取向以及利益关系。

22、互联网社交有一个优势,它几乎是面向整个世界的,只要人们愿意就可以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完善和提升社交功能,那么将会有效提升社交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挖掘社交深度。

23、如今的社交软件大都具备互评机制,为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且和日常对话不同的是,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发言,而不用担心因为地位问题、身份问题出现不敢发言的情况。

24、心理学家也证实了社交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获得了更多深度社交的机会,可是如果过度沉迷在这些软件中,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那么就会丧失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导致现实社交功能的退化,对于社会活动的融合能力也会退化。

25、人们需要适度使用社交软件,不要产生太大的依赖性,而对于那些不擅长社交,不擅长深度社交的人而言,最大的阻碍是自己,如果自己缺乏社交的能力,缺乏社交的态度,那么即便借助先进的网络社交工具,也难以摆脱无效社交。

三、掌握沟通技巧,挖掘社交深度

1、情感一直都是社交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展示更加丰富的人物情感,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可以让相关的话题和事件变得魅力十足,可以让整个对话充满人性化的色彩。

2、每一个人都是情感的混合体,每一个人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情感本身就是最好的社交催化剂,相比于单纯的利益,或者只是简单的角色关系,情感在社交中起到的作用更为独特。

3、不同的表达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对彼此之间的交流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在请求时给予对方更多选择的权利时,双方的沟通会变得更加顺畅和深入。

4、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帮我拿一下遥控吗?我想换一个频道,不知道可不可以”——这句话给了对方一定的选择权,对方往往会比较舒适,而且也能感觉到请求者谦虚礼貌的态度。

5、喜欢参加社交活动的人一定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表达,一定要注意提升情感释放的方式和技巧,尽量让自己变成一个感情丰富、人情味十足的人,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吸引他人的关注,并且慢慢感染和打动他人。

6、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这就会成为社交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如果对方对谈话表现得很冷淡,不愿意深入交流,或者对方对你的谈话没有什么回应,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谈话方向和内容出现了错误。而调整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尝试着了解对方喜欢什么,了解对方喜欢谈论什么内容,而把握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则可以一步步引导对方适应彼此之间的对话模式。

7、在提出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怀有好奇心去倾听,这是客观地理解对方的故事和谈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也是迎合对方的一种最基本表态。

8、良性的对话应该是彼此之间的一种探索,而采访形式的对话就使得这种探索和互动变得更加深入、有趣,它可以有效挖掘更多优质的内容,可以挖掘更多的感情。

9、首先,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社交中同样如此,有时候当人们觉得一个话题说完之后没什么可说了,可以尝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探讨,这个时候双方的思维就可以得到转换和深入。

10、其次,善于将话题进行拓展。拓展的模式为“为什么做”、“什么时候开始做”、“怎样做”、“和谁一起做”、“在哪里做”、“做到何种程度”、“目前怎么样”等。

11、联想法,简单来说谈到某件事就可以联想到另外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情上,这种联想也是扩展和深入话题的方式。比如有的投资者与别人谈论股市现状时,可以先谈论一下国内的股市投资现状,然后联想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的低迷,联想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美国股市大崩盘。这样一来话题就会得到拓展和深入。

12、在社交活动中,语言障碍是导致社交活动难以深入的一个原因,语言模式不同会造成沟通障碍,许多人常常只能和其他人聊上一两句话,一方面是因为语言系统不一样,譬如说俄语和说法语的人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说英语和说中文的人也无法顺利对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话不投机,而这里的话不投机往往在于语言模式、语言风格的差别。

13、经验是每一个人应对外在环境和外在事物的重要参照指标,在相对陌生的社交环境或者面对相对陌生的人时,人们会依照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当人们试图让他人接受一个新的思想或者想法,并确保对方有所行动时,应当注意利用对方的经验去解释其中的某项原理和内涵。

14、要让别人与自己产生良性的互动,首先要确保自己的表达方式是被对方理解和接受的,而这种被理解和接受往往建立在他人的经验得到了迎合。换句话说,想要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就需要了解他人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表达的风格,按照对方习惯的语言风格进行交流,才能保证自己的话被对方听懂和接受,才能打造一个更加和谐的顺畅的交流氛围。

15、编码的目的是将复杂的难以理解的信息转化成更加通俗易懂的信息;包装则是想办法将信息转化成为更容易被人接受或者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形式。

16、在谈到社交技巧或者社交技能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将问题集中在自己身上,比如要求自己把握他人的需求,要求自己表现出更多的感情,要求自己提升表达的技巧,要求自己去关注自身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要求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但事实上社交活动往往是相互的,当人们觉得自己应该了解自己的时候,殊不知对方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

17、帮助他人进行自我了解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交行为,也是一种有效拉近社交关系的方法,可以适当给别人提一些建议,比如说“你的身材这么纤瘦,可以穿风衣,这样看起来会更加得体舒适,也更有气质”。

18、帮助他人了解自己,就可以有效提升彼此之间的对话质量,同时对对方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但想要引导对方更好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需求和定位,就要对对方有足够的了解,这种了解可以通过交谈来积累。

19、除了激发对方的回忆之外,主动了解对方的特点则是一个更好的引导方式,比如观察对方的性格是怎样的,了解对方的性格优势和劣势,明确对方的角色以及能力水平,了解对方平时的做事风格与习惯,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特点。

20、无论是挖掘和刺激记忆,还是了解个人的特点,其本质都是一种引导,帮忙的人所扮演的是一个导师或者引导者的角色,目的是帮助他人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21、在社交活动中,难度最大的不是如何开口说话,不是如何吸引对方,而是如何打破对方的防备之心。由于人体具有自我保护机制,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保持一定的戒备之心,在涉及隐私话题时,他们同样会保持强大的戒备心理,他们会在交谈时更加谨慎、更加紧张,尽量确保自己不会泄露更多信息。

22、如何才能让谈话变得更加轻松自在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幽默。幽默的人天生就具备强大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幽默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关注,更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他们具备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23、“幽默是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感是一种能力,一种了解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避免争吵,使你与他人的关系变得融洽,更有意义;幽默可以帮助你减轻人生的各种压力,摆脱困境;幽默能帮助你战胜烦恼,振奋精神,在沮丧中转败为胜;幽默能帮助你把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幽默比笑更有深度,其产生的效果远胜于咧嘴一笑。

24、幽默能使人更喜欢你、信任你,因为他不必担心被取笑,被忽视。

25、幽默容易使人发笑,而笑是活跃气氛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社交环境中,经常出现笑声,往往有助于改善群体内的交流环境,给人带来温暖、愉悦的感觉。

26、深度社交更加看重的是内容的深度,看重的是彼此之间的技巧,而不是依靠内容堆积出来的。

27、在把握深度社交的时候,人们更加倾向于信息容量的扩展,更倾向于把简单的事情说得更详细、更复杂,似乎复杂就是深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更多的、更复杂的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而且会将“复杂”或者“更多”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28、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提出了30秒电梯法则,意思是要求员工必须在乘坐电梯的30秒时间内将工作汇报清楚,将所要谈论的主题说清楚。对员工而言,在最短时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取悦和说服客户的一个基本技能。

29、保持沟通的简洁是很有必要的,表达者应该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简化处理,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最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的沟通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为进一步的沟通创造更好的空间。

30、第一,谈话时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和内容,重点谈论核心信息,这样就可以确保人们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谈话内容应该简单易懂,确保听众能够轻松地理解所有的内容,一些专业性太强的术语最好不要使用,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也不要出现,适当降低表达的难度。

四、从形式到内容,注重对价值的挖掘

1、很多人存在社交的误区,总是认为只要学会沟通技巧就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了。实际上,相比于技巧性的沟通,打造更出色、更具价值的内容,谈论有价值的话题,往往能够有效激起双方沟通的欲望。

2、人们必须懂得去屏蔽在这些信息,无论是自己从互联网或者电视、书籍上见到的信息,还是从他人那儿获得的信息,都要进行选择。

3、有人曾经对这些无效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它们通常以这样几种形式存在,如每天都在发生的普通事情;那些琐碎且过于细节化的信息;跳跃性太大且缺乏重心的信息;

4、只要是不适合用来交流且缺乏正面价值的信息,都可以称之为无效信息。而社交内容往往决定了社交的层次、社交的高度,也决定了社交的深度,如果充斥着无效信息,那么就会影响个人在社交中的表达,也会影响个人在社交中的形象,因此人们应该更加谨慎地选择话题,在社交过程中必须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判断,尽量避免卷入到无效信息带动的无效交流当中。

5、优质的话题本身就具备提升谈话质量的功效,因此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在注重技巧的同时,也要把握优质的话题,尽量谈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6、一般来说,什么样的话题才是有价值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或者会产生积极影响。这里提到的价值不仅仅是针对谈话者本人的,也不仅仅是针对对方的,有时候是针对整个群体或者社会的,类似于一些公益性的话题就往往会引发他人的兴趣。

7、有时候自己可以挖掘话题的深度,可以提升谈话的意义和价值,只要人们懂得将自己的谈话内容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就行。

8、黏性,即吸引对方谈话并且提升彼此关系的一种特性。如果某人提供的话题或者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能够引发他人的深度思考,那么就可以说这个话题具备了黏性,具备了突破彼此谈话深度的能力。

9、深度社交看重的是双方思维和思想上的碰撞,看重的是一种分享,因此深度社交需要重点调动彼此的思维,发动个人的思考,而思考就是挖掘深度的一个要素。更直接地说,只有调动他人的思维,整个谈话才有可能产生质的飞跃。

10、一般情况下,大脑需要通过激活内部的奖励回路来使人愉悦。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有一些重要的部位: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及杏仁核,这些脑区是多巴胺奖励回路的关键部分,负责将多巴胺分配到大脑各处,而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让人感到愉悦,简单来说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导致大脑产生了更多的多巴胺。

11、大脑本质上是排斥深度思考的,因为它需要提供大量的精力,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而且思考是一种内部行为,当一个人深度思考的时候,由于过分集中注意力,此时大脑与外界会隔断联系,人们将无法获得新的刺激。

12、从对话的角度来说,深度思考可以激发人们社交的欲望,可以激发双方保持良性沟通的愿望。

13、在诱发深度思考的时候,需要对话题的内容进行把握,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比如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房价、孩子的学习、家庭理财、食品安全、税收等)、自己可能会经历的一些事情(优生优育、驾考改革、工作考核等),也可能是一些本身就充满争议和弹性的话题。

14、深度思考既是深度社交的一种类型,也是推动深度社交的一种方式,通过设置某些话题来引发他人深入的思考,有时候还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如果是你的话,准备怎么办”、“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万一遇到这件事情,该怎么办”,这一类提问同样可以引发他人的深度思考,并顺利达到互动的目的。

15、热点通常代表了短时间内的一种信息趋势,代表了一个信息爆炸点,它们具有强大的话题性和吸引力,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制造关注度。热点话题是指一段时间内社会上影响力最大、舆论最热烈的事件,对于谈话者来说,将谈话内容和热点话题结合起来是一个突破社交的好方法。

16、首先,热点话题或者热点事件话题性十足。热点话题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流量属性,在一个流量为王的信息时代,热点话题可以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关注度。相比于每次都谈论吃穿住行,或者谈论工作和家庭,热点话题信息量更大,而且信息的冲击力更强。如

17、其次,热点话题具有公众性与客观性。公众性保证了沟通话题的普及性和传播性,也就是说很多人可能都对这个话题有所了解,这样在谈话的时候,社交双方就不至于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情况。客观性是指话题的真实性得到了保障,

18、在沟通中,热点话题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突破点,也是社交的借势对象,人们可以借助热点话题赢得更多的关注。并不是所有的热点话题都适合直接当作沟通话题,不同的热点话题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下,针对不同的社交对象精心安排。

19、出色的广告人知道只有那些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广告才会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出色的营销员知道,有时候需要以另类的营销内容来取悦客户。如果人们打算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那么从一开始就要保证自己的谈话内容具有独特的魅力且创意十足。

20、保持创意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思维,所谓的常规思维就是指大众化的、普遍性的思维,人们要做的就是破坏人们对于现实的正常理解,破坏人们所拥有的正常想法,然后以一种另类的、独特的形式来创造一个新的思维形象。内容上的创意,其核心就在于对社交内容进行适当的颠覆。

21、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越是对一样东西感到好奇,就越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了弄清楚真相,他们会不断进行询问,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开这些悬念,而这个时候双方就会进行更多有意义的互动。

22、作为社会人,每一个人接触的人和事,所接受的教育,实际上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任何人都是活在现实当中的人,所以无论怎样,一般人都愿意面对和认可那些普遍存在的规则,如果所谈论的内容完全处于一种与现实分离的状态,那么就容易引发他人的质疑。

23、在生活中,那些善于讲故事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他人的认同,这一点从孩提时代就存在,讲故事的人总是轻易就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24、故事在社交中的作用和魅力非常大,相比正常的沟通,故事的吸引力更大,情感更充分,内容更加丰满,自然而然,也就更具吸引力。从本质上来说,故事是帮助大脑思考的一种工具,在社交中讲故事,人们可以顺利地把信息转换成大脑更容易接受的形式。

25、讲故事在社交中的优势时,很多人都会重点提到一点,那就是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和故事本身的形式有关,这就像人们一直以来在沟通中携带的基因一样。

26、催眠的本质是确保双方可以在谈话中有所突破,进行深入交流,注意力集中就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原因。

27、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维》中还特别提到了6种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故事,即关于“我是谁”的故事、“我为什么会在这里的故事”、“愿景”故事、“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教学”故事、“行动价值”的故事,这些不同类型的故事都是为了确保谈话内容的精度和力度,以使倾听者可以接收到更为优质的内容,并意识到这样的对话是有价值的。

五、了解社交的目标,剖析社交的本质

1、在多数社交活动中,人们都带有收获的心理与他人交流,都希望从他人那儿获得价值和满足,可以说多数人的社交活动具有一定的目标,优秀的人社交时,要懂得如何分析和衡量,从而避免无效社交。

2、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社交往往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价值社交。共情社交是指为了获得情感联结、情感体验、有共同的兴趣等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3、共情社交存在的前提就是,当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独立,面对共同兴趣与话题,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人们渴望也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更多情感上的联结和支持。

4、随着个人的不断成长,随着心智的成熟,随着人们不断体验到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共情社交就会不断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越长大越孤单,朋友也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以和别人交心。这个时候,人们会变得越来越现实,会越来越注重对效益的把握,他们希望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希望寻找更大收益的机会。

5、价值社交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一目标,为了从他人身上获得某种收获而进行的社交活动。价值社交往往决定了社交的方向、社交的对象、社交的形式、社交的态度,而这种行为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就会表现出来。

6、一般情况下,价值社交的条件有两种,一种是有效信息的传递,简单来说,就是双方说的话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胡说八道或者没意义的闲聊,或者说双方的对话可以对接上,而不是双方各说各的,互不理解。第二种就是价值互换,对于任何人来说,社交都不单单是一个索取的过程,而是一个交换的过程,一个人想要从社交对象那儿获得某个方面的满足,那么就要提供对等的或者能够吸引对方的东西。

7、人们需要了解共情社交与价值社交的区别,需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边界,即便是关系非常要好,也要注意分寸,不要总是以共情社交的模式去要求他人满足自己的需求。两者不能混淆在一起来处理,如果有一些情感上的需求,可以用共情社交的方式去请求他人,如果自己有什么实际需求,那就需要采取价值社交的方式。

8、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往往存在不同的社交目标,可能是为了赢得对方的认同,为了促成合作,为了融入对方的圈子,为了让对方购买自己的产品,为了结交新的朋友,也可能是为了让对方帮忙摆脱困境。人们需要了解自己的社交目标。

9、社交目标必须包含自己的利益和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社交目标可以分阶段进行,即第一次社交要达到什么效果,第二次社交应该实现什么目的,第三次社交需要满足什么需求。

10、在社交计划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就是对社交活动做好准备,这些准备活动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先准备好要讨论的话题,准备好自己要问的问题,自己提出来的条件,以及面对对方可能出现的反应应该说什么,然后将这些内容列成一个表格,并做好资料准备。要明确自己的谈话策略和进程设定,确保自己可以按照计划行事。

11、同时也要对客户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一般可以简单地制订一个客户档案,在档案中将社交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这里面包含了对方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年龄、工作职位,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对方的性格、兴趣爱好、说话的特点、成长经历(工作经历)等。对于对方喜欢做的事情以及需求,一定要重点进行分析。

12、准备工作是为社交目标的实现做铺垫,那些做了充分准备的人可以在社交沟通中表现得更加从容,也能够更合理地追求自己订下的目标。但是并非所有的社交活动都适合做准备,在很多时候,人们可能会偶然遇到自己想要认识的人,遇到自己想要交往的人,这个时候准备工作也就不存在,但必须在短时间内想好该怎么开口,怎么提出自己的需求,弄清楚自己想要从对方那儿获得什么。

13、社交是一个相互满足的过程,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恰当的表达,但是需求本身就是一个人性化的词,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人们有社交的需求,拥有自己的社交意念,就是因为社交能够带来其物质上或者情感上的满足。

14、在日常社交模式中同样如此,想要让别人更加关注自己,想要引起对方继续深入交谈的欲望,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价值,并注意展示自己的价值。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人际资源的价值和认识对方多久并没有太大关系,真正有关系的就是自己对他人而言有多大的价值,一个人的价值越大,对他人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15、一个人的社交价值决定了他的社交成效,以及对人际资源的掌握程度。

16、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如果自己做过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什么独特的能力,都可以与他人分享,这是自我增值的一种机会。不仅如此,Giver(给予者)会想方设法了解他人的需求,会重点谈论他人的需求,并以此作为展示自我价值的铺垫。

17、古人很聪明,他们会将朋和友分得很清楚。上古时代人们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可以说朋本身就代表了价值交换。“友”则是一个甲骨文文字,看起来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才能为友。

18、所谓“僵尸朋友”可以认为是一些与他人具有朋友关系但是很长时间或者说基本都不会进行互动往来的人。

19、关系疏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次性的交流,比如很多人与他人建立起比较紧密的联系之后,很快就失去了联系,双方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交流,这一类情况往往发生在营销者与客户身上。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关系比较密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的交流次数越来越少,从最初的每天交流一次,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到最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才交流一次,这样低频率的社交无疑会导致关系越来越疏远,彼此之间想要再进行深入交流,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0、平时经常主动联系对方,定期维护自己的朋友圈,维护和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那么在关键时刻,对方才愿意提供帮助。定期联系他人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平时花时间和对方聚一聚,偶尔通一通电话,发几条信息聊一聊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经常登门拜访,通过串门来强化彼此的关系。当对方面临困境的时候,能够帮忙的就不要轻易推托和拒绝。

21、有经验的社交者都知道一个道理,好的关系应该深耕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应该是生活点点滴滴的积累,想要让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想要让彼此之间的交流实现突破,保证交流的频率是基础,虽然频繁交流并不能保证双方建立深度社交关系,但不会交流的人肯定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

22、最好的交流就是每隔一两个星期就与对方进行交流,如果觉得时间比较紧张,也可以采取节假日问候和拜访对方的形式,而平时遇到什么问题的话,更应该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

23、任何一种成功的社交都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是挖掘社交深度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如何有步骤地达到自己社交的目标,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内向者沟通圣经》的作者珍妮弗·康维勒曾经提出了一个“4P”法:准备(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动(Push)和练习(Practice),这个方法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成立的。

24、准备就是做好即将面临的社交环境和社交对象的准备工作,通常是准备社交活动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所要说的话,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设定一个基本计划和步骤。

25、展示往往是一种态度上的呈现,主要是指在社交对话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将关注点落到当下需要解决的人和事上面,并且尽量思考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可能达成的共识以及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关系。展示的目的是突出自己的存在感,是告诉对方“我们的立场是一致的”或者“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语言”,而这样的展示无疑会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的交流奠定基础。

26、推动是指人们在面对社交分歧、社交矛盾时的一种自我调整状态,每个人的性格、经验、知识、能力、背景、地位、需求都不同,因此难免会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这些分歧可能会影响彼此之间的社交状态,导致人们刻意回避社交活动。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社交环境中去,人们需要推动自己走出心理舒适区,主动去面对分歧,并主动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

27、练习是为了不断改善自己不足的地方,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它是以准备、展示、推动这几个步骤为基础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合理的社交模式和步骤,而且人们也需要在这4个步骤中不断循环往复,直到人们掌握新的技能。

28、了解他人以及自己的角色,往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比如当两个人准备进行合作时,他们由于有着更多的价值需求,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愿意坐在一起进行深入交流。

29、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的需求往往就是社交的直接动力,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利益时,必定会想方设法与他人深入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合作,就像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价值交换一样。

30、除了共同目标的需求之外,人们还有情感上的需求,这些需求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简单来说,人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进行此类交际的时候,人们通常不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他们更注重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信仰或道德情操。

31、每个人在社交中的角色都是由现实生活的需求决定的,都是由个人的实际目标来决定的,每一个人都有多重身份,都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这些不同的角色就具备不同的社交目标,可以说每一个人的身份和角色都是灵活多变的,而人们要做的就是遵守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身份的责任与立场,明确不同角色划分的界限。

六、有效社交,就是和优秀的人交往

1、合理的社交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人们应该选择那些更加适合自己的人交往,只有与那些更出色的人进行交往,才能在社交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帮助,才能在社交互动中满足更多的需求。

2、选择优质朋友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往往会产生积极影响,有人说“一个人会活成什么样,取决于他认识什么人”,“朋友的高度决定了自己的高度”。

3、从人际关系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会选择和同一层次或者层次相差不大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思维方式相似,能力差别不大,这种社会现象就会导致人们被束缚在固定的层次空间内。如果能够跳出圈子,去接触更高层次的人,结交更多优质的朋友,那么他们的眼界就会被拓宽,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思维方式也会有所转变。

4、找到核心人物就像找到了一个枢纽中心一样,不仅可以占据最好的资源,还能够通过对方获得更为广泛的人际资源和优质信息。

5、核心人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号召力最大、关注度最高、人际关系最复杂、作用最大。

6、首先,人们需要选择和那些自己欣赏的人建立更深入的联系,贝索斯曾说:“我一直非常努力地尝试着只和我欣赏的人一起工作……如果你选中自己欣赏的人,那么他(她)有可能会成为你或者其他员工的榜样,你们可以从他(她)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7、其次,人们需要了解对方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会给自己提供什么帮助,这是最直接的利益考核标准,也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现实因素。

8、最后,人们需要弄清楚对方是不是潜力股,是否在某方面具备很大的潜能与优势,这里涉及的是对他人发展空间的评估,而且是对他人某些优势的认同。

9、在谈到社交动力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提出两种说法,一种是情感说,他们认为社交是人类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社交活动可以让人们的情感更加丰富,可以让自己无所依靠的感情得到寄托,或者说社交活动本就是一种情感寄托的形式。

10、另一种是价值说,所谓价值说就是指人们进行社交活动中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或者是满足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坚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社交活动具有向更高、更富、更强、更具影响力的人靠拢的倾向,因为人们渴望获得进步,渴望获得更多的成就,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认识更多有价值的人。

11、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群体,而在打造社交关系投资组合的时候,人们还需要重点把握那些和自己实现“优势互补”的人,需要建立一个群,专门吸收那些和自己互补的社交对象,然后进行对话和联系。

12、在社交方面要把不同的社交关系需要进行分类,比如将同学、朋友,闺密分入无利益关系的好友群;将领导、同事、客户、合作伙伴分入价值关系群;将下属、看好的年轻人加入潜力股群;将那些比自己更出色的人、偶像或者某一领域的大佬加入提携自己的群;将那些和自己并不熟悉但能够提供建议的牌友、球友加入兴趣群。

13、人际关系中的互补性,互补往往包含了能力上的互补、性格上的互补、角色互补、工作互补等形式。其中能力上的互补是指个人能力的相互补充,比如有的人适合做产品设计和管理,有的人适合做营销,两个人就可以进行合作。

14、性格上的互补往往是针对人际关系而言的,有些性格偏于强势的人可能会难以与其他人相处,这个时候选择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双方就不容易出现矛盾,而且性格强势的人可以增强群体决策的自信和坚决,而性格温和的人确保了决策的稳定性。

15、角色互补指的是社交双方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互补充,比如有的人扮演的是供应商的角色,有的人扮演的是销售者的角色;有的人适合扮演分析和计划的角色,有的人适合担任执行者;有的人适合创新研发,有的人擅长宣传和营销。

16、通常人们会产生一个误解,认为双方只要是对手,就不会和睦,但是互为对手往往只是针对立场的对立而言的,对手并不意味着就是敌人,并不意味着双方就要采取情绪对立的方式。

17、竞争对手有时候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特性,一个好的竞争对手往往以努力抓住对方的弱点为前提,因此在斗争中,两个人都指出了各自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就等于给对方提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使得当事人认识到本身存在的不足。

18、人们都具有一定的惰性,常常需要竞争环境推着往前走,只要竞争不那么激烈,只要确定没有人会对自己造成大的威胁,他们往往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最终很容易丧失之前建立起来的优势。

19、一个好的竞争者能够促使人们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去学习对方的思想和技巧,不断在沟通和交流中获得自我提升。

20、在什么情况下才更有机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呢?或者说和什么样的人才更有机会获得高价值的内容呢?对此,人们有着自己的理解,创业者偏向于和大企业家进行交流,作家偏向于向那些知名作家取经,从政者更希望和政治家们进行交谈,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沟通对象,而总的来说,最好就是选择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

21、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己身上的欠缺;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内容,包括知识、技巧和经验;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从而更快地依据他人的经验来获得进步。

22、为了确保自己可以更好地与强者进行对话,一定要保持谦卑的态度,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自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与对方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对方,并引导对方传递经验。

23、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个问题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具有上进心的人通常都会受到他人的认可。上进的人具有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特质,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乐观信条,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所面对的事情,他们具有更加年轻的心态,具有更加执着的信念,具有更为专注的态度,具有更明确的目标。

24、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一个人表现得非常懒惰,缺乏毅力和动力,那么就会将这种负面因素传染给社交对象,尤其是身边人。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得非常上进,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上进心,那么也会将这种正面的特质传染给其他人,并激发其他人奋斗的欲望。

25、卡耐基认为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并愿意为美好生活付诸行动的人就是最合适的社交对象

七、深度社交的根本,是不断提升自己

1、社交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相互吸引的活动,谁的能力更大,谁的价值更高,谁在社交活动中就更加受欢迎,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唯有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关注。

2、不同的场合下,每个人的角色都会出现变动,而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人们都要忠于自己的角色,这是处理彼此关系的基本,也是维持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

3、专家是指在社交圈中掌握知识、信息、资源的人,这些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社交圈的贡献最大。如果按照二八原则来说,那么20%的专家能够做出80%的贡献,他们在社交圈里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也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其他人也乐于依赖专家。

4、节点是指那些能够将不同的人连接在一起的人,比如将群体内不很熟识的人,群体内和群体外的人连接在一起。事实上,在弱关系的社交圈内,不可能任意两个人都是好朋友,因此想要让相对陌生的人有更强的联系,就需要一个节点来强化这种关系。

5、“明星”是社交圈里的风云人物,他们未必能够帮助到其他人,未必会给圈子做出贡献,但他们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这源于出色的表达能力,这些人总是能够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他们善于推销自己,并且有办法让他人信服。

6、助理是社交圈里提供服务的人,这一类人比较热心,喜欢帮助他人,而且任劳任怨,不会要求获得什么报酬。虽然他们的知识量有限,能力也不算很高,资源掌握也不富足,但是他们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够连接不同的人。

7、一般来说,一个擅长社交的人,一个善于进行深度社交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对社交对象进行扫描,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模式,他们会从对方的神态、表情、情绪变化、肢体动作上感知对方内心的想法,了解对方在社交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保证对话能够更加和谐、深入。

8、在介绍某款产品时,对方的眼神是否正在慢慢离开视线范围,他们的身体是否稍稍侧转,对方是否一直摇头,或者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是否频繁地看自己的手机或者手表,是否漫无目的地在商店里扫视。有经验的售货员会通过顾客的肢体语言来解读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是否对产品感兴趣。

9、锻炼自己的感知器官,了解自己的感觉方向,是打造强大的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人们在观察和接收周围以及社交对象的相关信息时,会应用到各种感知器官,比如眼睛、耳朵、手脚、鼻子,其中眼睛和耳朵的感知能力锻炼非常重要。

10、一个人的层次往往决定了他在社会和社交中所处的层次。人们通常只能和同一层次的人生活在一个圈子里,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这样的。

11、想要让自己融入到更高层的社会中,想要接触更多高层社会的人,这里涉及两个概念:“外求”和“内求”。外求就是对资源、渠道、关系的追求或者请求,这也是人们在提升社交水平时更为看重的一点,可以说在多数人的社交思维中,想办法结识更多有价值的人,结识更多能力出众、地位很高的人,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12、内求就是将精力集中在自己应该去做或者想要做的事情上,然后尽可能实现自身优势和价值的最大化,确保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13、整个内化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人们为了迎合社会发展,迎合环境变化,迎合他人的需求,而给自己制订更为严格的成长要求。

14、做个有技能的人,而技能的范畴很广,写作、弹琴、画画、修理、水电安装、装修、炒股、驾驶、滑雪、烹饪等都是技能,任何人都需要掌握至少一项技能,这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基础。

15、要注意培养社交中的能量管理技能,人们都会倾向于和能量级更高的人做朋友,从而获取更多的能量,与此同时,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交价值,也需要提升自己的能量。

16、内求还体现在个人的气质和阅历上。一般来说,经历丰富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踏实感与厚重感,会带给他人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感悟。

17、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每一次社交都应该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也是自我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当一次社交活动结束之后,人们应该想办法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确保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并确保下一次的社交活动能够获得进步和突破,从而更好地迎合并影响他人,而做到这一切就需要进行自我调整。

18、所谓“总结”指的就是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之后,要懂得对自己的社交行为以及社交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将具体的社交技巧、表达方式、社交结果、社交效果都列举出来。

19、有些人会经常做小结,将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社交活动进行记录,对相关的成果进行分析,弄清楚自己还欠缺什么,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明确自己还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20、接受能力越强,接受的态度越好,那么自我改良的效果就越好,在下一次社交中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反过来说,如果拒不接受他人的指责或者指导,甚至进行排斥和攻击,那么这种过于自我的表现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进步,也会影响自己在社交群体中的融合性与适应性。

21、调整能力还包括应变力,所谓应变力是指人们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的处理能力,一般情况下,应变能力更强的人可以在突发情况中快速做出反应,保证自己不会显得过于窘迫。

22、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就是一种惰性,当人们进入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时,他们不会想着提升自己,不会想着完善自己,因为在这个舒适区内,他们现有的资源、技巧和能力已经足以应付各种情况了。

23、那些更喜欢待在舒适区的人并不是单纯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他们只是更希望安于现状,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一个更加安全、更容易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社交,而这种想法只会让他们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他们的视野、思维层次都会受到限制,并最终成为影响他们开拓人际圈的拦路虎。

24、如果某一天,人们需要面对陌生人,需要面对一个自己不想接触但不得不去接触的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迎难而上,主动去解决这件事,而不是选择逃避。

25、可以让朋友帮忙介绍,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由于有了朋友的引荐,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会更有方向,也更有信心,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社交群体。

26、规定自己每周必须与几个陌生对象进行交往,并且要规定社交的成功率,比如每两个目标对象之中必须有一个和自己建立起稳定关系,或者要求每两个社交对象之中就有一个和自己有比较频繁的交流。

27、参与社交活动的人对自己所要谈论的话题,或者对自己倾听到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了解更多的信息

28、格式塔心理学派在研究深度思考的时候,先将问题分为界定良好问题和界定不良问题,良好问题是指那些有步骤可循的问题,因此在思考的时候可以按照基本步骤和程序不断深入挖掘和思考。而不良问题是指无步骤可循的问题,对它的界定则需要借助重构与顿悟两种方式。

29、重构即对问题表征方式进行加工,诸如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换一个方式理解问题,像逆向思维就是重构。顿悟是指直接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得出一个重要的答案,顿悟往往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多次思考作为基础。

30、如果将社交简化成哲学问题,那么事情将会变得更加简单,可以说任何一种社交都遵循了三个基本的哲学问题: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1、“是谁”指的是事情本身,即社交的话题是什么,自己要面对的相关事件是什么。通常人们专注于问题的表象,而很少去关注问题的本质,对于事情本质的探讨本身就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只有挖掘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解释它究竟是什么,才能解释它存在的相关意义与基本形态。

32、从哪里来”是指这件事是如何产生的,这样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应该挖掘事物的深层原因,看看相关事件是如何产生的。

33、“到哪里去”指的就是目标,即社交的最终走向和目的。由于目标分为小目标、大目标,或者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思考自己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八、良好的态度是深度社交的重要保障

1、在社交中,态度尤其重要,甚至决定着社交的成败。在社交中,优秀的人会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保持真诚并且有耐心,包容不同的人和思想,对他人尊重、友好。

2、真诚的态度应该是由内而外释放出来的,它代表了一种真实而自然的状态,代表了一种信任,代表了一种情感体验,并且自己的这种体验会被他人轻易感受到。

3、感同身受是坦诚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可以快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重要的是它能够体现出真正的人性关怀,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说人们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付诸实际行动。

4、在社交活动中,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不同类型、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人往往存在一定的排斥性,这种排斥性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是正常现象,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都会存在。

5、真诚并不意味着完全实话实说,并不意味着将内心所有的想法都呈现出来,在相关事件表现出坦诚的一面就行了,毕竟真诚体现的是对他人的态度而非所有细节的真实呈现。

6、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是非常出色的销售教练,他总是能够和陌生人产生良性的互动,并确保对方成为自己的忠实顾客。他拥有一个社交秘诀,那就是保持耐心,因为他知道不同的人之间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防备心理和排斥反应,而消除防备心理并赢得他人信任则需要一个过程,每一个人交朋友也是一样,肯定是从陌生人变成普通朋友,再变成好友,从最初的沉默不语到点头致意、相互问候,再到最后的无话不谈。

7、任何社交活动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一般情况下,个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那么相对应地,他获得的回报也会越大,在社交中赢得他人认同并建立良好关系的可能性也会更高一些。因此人们必须在社交中表现得更加沉稳一些,不要总是想着在短时间内就说服他人。

8、凡事要有耐心,要注意循序渐进,即便对方没有什么表态,即便社交进度很缓慢,也不要轻言放弃,毕竟人际交往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理解、相互磨合的过程。

9、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存在一个过程,有些人是慢热型的,有些人可能“一见钟情”,见面就会触电,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面对慢热型的人时,整个社交活动可能会比较困难和挣扎,彼此之间的排斥性非常大。

10、如果真的想要与对方进行沟通,那么要做的不是放弃,而是想着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如何调整自己的社交策略和社交方式。

11、在社交活动中,自信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认同,而不自信的人则容易四处碰壁。

12、自信的人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会表现得更加从容,会想方设法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魅力和价值,而不是被一些无意义的担忧所干扰。

13、从性格上来说,外向型性格的人比内向型性格的人更加自信,外向的人更加自信、开朗一些,善于从事各类社交活动,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对于社会各种人脉资源的把握能力明显更突出。一般情况下,他们对于自己所做之事往往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且平时也更为活跃,会主动与人交流,并且表现出克服人际关系矛盾的勇气。

14、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DISC人类行为模式理论,D是Dominance(支配),I是Influence(影响),S是Steady(稳健),C是Compliance(服从),其中自信的人往往具有Influence(影响)的特质,他们通常比较开放,为人非常友善且非常合群,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比较强烈的社交倾向,而且善于应对不同的社交关系。

15、分歧是社交活动中最容易遇到的障碍,它也是彼此之间想要做出进一步沟通努力的阻碍。一旦出现分歧的时候,整个对话就可能会变得挣扎,人们常常不再关心该如何去深入探讨话题,而是想着如何击败对方,如何说服对方。

16、一般来说,有关分歧的对话通常包含了3层结构:

第一层结构是“发生了什么”的对话,“发生了什么”往往是针对分歧而言的,当矛盾和争执出现的时候,谈话双方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发生了什么”上,比如对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对方有什么想法,哪一类事情应当发生,哪一类事情不应当发生。

17、第二层结构是情绪对话,沟通双方会在分歧出现的时候思考和发泄自身的情绪,比如某人为对方付出了很多,结果却遭到对方的无视,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表现出来。

18、第三层结构是自我认知的对话,指当谈话发生之后,双方会针对目前形势进行分析,了解自身受到的影响或者即将产生的影响。

19、我们有时会在毫无抗拒或被热情淹没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我们错了,反而会使我们迁怒对方,更固执己见。我们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想法时,反而会全心全意维护我们的想法。显然不是那些想法对我们珍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我的’这个简单的词,是做人处世关系中最重要的,妥善运用这两个字才是智慧之源。

20、“一个不关心别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必遭受重大的阻碍、困难,同时会给别人带来极大的损害、困扰,所有人类的失败都是由于这些人而产生的。”

21、面对分歧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去要求别人,去评判他人的好坏,有时候要懂得换位思考,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同理心,这样才会让对方产生安全感和认同感,从而为双方的对话铺路。

22、专注度,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在社交活动中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这里谈到的专注主要包含了对话的专注。

23、真正专注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具有坚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规划,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会表现得非常执着,这种专注度使得他们在细枝末节的修缮上格外卖力。

24、如果一个人想要让自己表现得更为专注一些,想要让对方觉得你对这一次的对话很感兴趣而且抱有很高的期望,那么就要尽量保持倾听的姿态,就要认认真真地倾听别人的谈话,即便对方的话毫无意义和价值,也要表现出倾听者的素养。

25、专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细节把握能力,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应对社交活动,人们应该尝试着把握细节,应该对整个细节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比如谈话的地点、方式、对方的表情、准备的情况、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26、在社交中保持专注的人往往具有一种仪式感,他们会认真做好准备,会认真关注每一个环节,会想方设法保证社交过程的顺畅和完美。

27、真正专注的人在思想上会对自己所做之事产生崇拜感,如果他们打算完成一次社交活动,就会将这一次的沟通和交流当成一次人生的洗礼,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诚意。

28、在社交活动中,什么样的情况最容易让人丧失进一步交往的兴趣呢?许多人认为是利益因素,如果一个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那么双方自然难以产生互动和吸引力,但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只是阻碍社交的一个因素,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态度冷淡,缺乏热情。

29、是否只愿意投入几分钟来对话?——毫无疑问的是,很多人对于社交活动似乎并不那么热衷,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机制下,他们总是以“我很忙”为理由,然后只愿意给出几分钟的交流时间,几分钟一过就匆匆离去。

30、是否认为社交活动只是形式主义?——很多社交人士处于一种盲目和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他们疯狂地输出,尽最大努力去认识更多的人,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交活动,但从内心来说,他们觉得社交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就像酒桌上礼貌地碰杯、相互传递名片一样。

31、是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些人在社交中往往缺乏主观行动的愿望和勇气,他们不太习惯主动向别人提出请求,不太习惯主动去争取机会,也没有意愿去争取机会,无论是在工作当中,还是在生活当中,他们对自己应该接触什么人,应该与什么人建立联系始终不明确,或者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

32、热情是人们应对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质,也是展现个人魅力和能力的一个特质,在很多时候,人们喜欢和热情四射的人进行交往,因为这样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爱,这样的人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他们不甘平庸,总是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生活,而这样的状态往往会影响其他人。

33、当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热情时,对于社交对象来说,意味着尊重,意味着一种认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35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9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79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2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0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2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43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