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算从思想层面,聊一下我为什么不做价值投资。
做价值投资的朋友,常常格外坚守自己的立场,看好一只股票之后,坚定持有,越跌越买,这种投资风格并没有错,只要是的确有看清企业真实价值的能力,那就是对的,而且,这也几乎是大资金的必然归宿。
但跳到韭菜丛中,放眼一看,其实能发现做价投的韭菜分为两拨:
一拨是由于自我安慰——被深套后,价值投资是一种很好的安慰剂;
另一拨是由于不服输——心中呐喊者「我就不信了,这么好的企业居然没人买」,于是坚持拿着,甚至越跌越买,算是用钱给信仰充值。
看对了,用时间换收益;看错了,时间花了,收益也没有。
最怕的是,看错了,却还不停充值,俗称「钻牛角尖」,这类现象在价投圈尤其常见,明明亏得裤子都快没了,还每天说服自己和他人这是一只好股票,只是上涨时机未到而已。
所以说,价值投资,似乎适合大多数人,又不适合大多数人,这的确很矛盾。
人是群居动物,基因里就种下了「希望获得认同」的种子,一旦树立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就会渐渐成为自己的化身,开始害怕自我否定,甚至如果他人否认自己的观点,似乎就是否定自己本身一样,于是会想要竭力维护观点,甚至用钱捍卫观点,这很可怕。
雪球上的一些大V朋友,因为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对某只股票的坚定看多观点,也因此时常听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或反对,股票上涨的时候还好,如果下跌,或者大跌,甚至连续大跌,群众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响亮,此时,自己对股票分析观点的坚持,如果想要不掺杂这种外在影响,其实是很难的。
夹杂了感情的固执,一定会蒙蔽双眼,降低判断力,让自己忽视某些真相。
我害怕自己陷入这种固执,更害怕这种固执,在以后的某一天将自己带进深渊。
我不属于价投派,也不属于技术派,我给自己的一个定义是——「市场派」,完整点说,是市场正确派。
我的投资思想,简言之,操作之前,会先对市场走势做出预期,并用真金白银为预期投票,市场符合预期,赚钱,市场不符合预期,亏钱。无论哪种结果,我都要求自己果断决策。
我能做的,只是在做预期时,通过自己的分析(含基本面和技术面),判断出市场接下来会「大概率」符合预期时,才下注,其他情况,一个字:等。通过等待,并抓住大概率成功的机会来保证盈亏比,虽然赚钱的次数少于亏钱的次数,但每次赚的钱,远大于每次亏的钱,总的下来,赚的钱依然远大于亏的钱,就算达成目标了。
下注前,需要考虑基本面和技术面,下注后,只看技术面,将结果交给市场,无论之前有什么样的预期,但凡是市场给的答案不符合,那我认输就是,因为市场总是对的。
因为价投的观点一致性,所以做价投的朋友,观点确立后,很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改变,无畏涨跌,总之就是一句话:持有。只要基本面上没有体现出重大变化,越跌就敢越买。我很佩服这种定力,我可就不行了,无论我在公开途径是否有看到基本面的重大变化,只要你跌到一定程度,我就敢卖,越跌,我就敢离你越远……
有没有发现,和价投相比,这种投资模式好像有点「耍滑头」或者「两面派」?那没办法,我只能做到这样,我可以预设立场,但决不死守立场,死守立场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
甚至传统的投资观点认为,这种市场跟随派算不上投资,而是投机,我倒也没啥反对意见,反正能赚钱就行,何必在乎称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