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枚93年出生的油腻中年人,从2016年6月16日踏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和仪式感这三个神圣而又虚无的词绝缘了,后会无期,再见随缘。
什么是仪式感?《小王子》里,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小王子问:“为什么?”狐狸回答:“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那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平常人的生活,或者准确点说成年人的生活,随着现在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被工作、家庭、孩子等等诸多事情围的水泄不通,仪式感似乎只存在一年之中那么零星的几个片段。也难怪更多的男性同胞宁愿下班后选择在楼下车内静静抽支烟回味一天狗血经历也不要吧任何情绪带回家中,这是新时代对男人的另一种类似于古代女人缠小脚的苛责。
很多谈了恋爱的男人讨厌女朋友的作,反而是结了婚的男人,却反过来羡慕热恋中的男女双方干柴烈火,每天的相处磕磕碰碰小打小闹充满激情。没扯证没成家没孩子之前的这种作,何尝不是仪式感的另一种体现呢?在它还没被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酱醋茶代替之前。
为什么今年会有这种感叹,因为今天是外甥的第六个生日,虽然是阳历的,但是他阴历七月半的生日太特殊所以比较好记,他家每年都给他提前过,毕竟七月半中元节,诸多不便。照旧,下班后订了和蛋糕,去姐夫姐姐家给小家伙庆生。小家伙很兴奋,看着蛋糕眼睛都直了,亮闪闪的,一直嚷嚷着点蜡烛许生日愿望。推杯换盏间时间过得很快,大人之间的应酬往往流于形式反而让人心生厌倦。末了,打开带来的蛋糕,插上六根蜡烛,点火,耳边响起熟悉的生日快乐歌。小家伙一脸兴奋带上寿星帽子,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许了个谁也不知道的心愿,不远处姐夫姐姐一起来庆生的众人手机闪光灯淹没了这虔诚的祷告时刻。这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预见了一切的先知,甚至不想掏出手机,不想去用那些低俗的记录来玷污这难得的许愿瞬间。我知道ta们在用各种乱七八糟的社交软件,像病毒传播一样,向外透露着外甥今天过生日的讯息,照片、视频,载着4G网络和wifi跟长了腿的八爪鱼似的溜的飞快,快到下一秒好像就忘了今天有这么一茬事儿,云淡风轻。
酒足饭饱,寒暄过后回到家,这一切还没结束,凑巧大哥正在家族群里发着我们这一辈小众兄弟姐妹小时候的合影。大家讨论着以前的种种,不晓得这是巧合还是上天故意安排的这一出。我突然有点怀念以前没有网络的生活,那时候过生日爸妈给我买个巴掌大的小蛋糕,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吹蜡烛就很开心的年代。
现在呢?光纤宽带,千兆网速,肯德基宅急送,麦当劳24小时服务……我想,现代人对仪式感越来越淡泊的深层原因,和这飞速发展的互联信息时代不无关联吧。什么东西都来的那么轻松,毫无挑战,甚至不需要你花费多少心思,只需要打开线上支付软件小手轻轻一点就搞定,这还谈什么仪式感?相比之下,反而是那种生日送出自己亲手写的一封信,自己花了时间做出的手工制品来的更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个追求即时效应的年代,快到让大多数人都忘了原来用心慢下来可以做很多满足感很强仪式感很足的事情。
我说看纸质书的那种质感无可替代,你说kindle看书也挺方便;我说相互写信那种交流感情的方式很特别,你说e-mail的办公时效性无可替代。我说好久不见可不可以三两好友小聚一波,你说大家散落各地时间冲突聚会这事来日方长。你看,那我还说什么呢?一年难得一次的生日,有人记起那已属于不幸中的万幸,即便有人给你张罗,也是过得如此草率,流于形式。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仪式感,仪式感的最终目的是主体获得满足,肉体精神上得双重满足。你拿着杂七杂八的现代科技一顿乱搞,跟我说着各种嗨皮的祝福,与我而言,就像是外星人开着UFO降临地球,两个不同频道的人用*#@%的语言交流着相互感兴趣的事儿,这能有共鸣吗。你当我是个牛,我当你在弹琴,相互摩擦下诞生一个新的三次元?
愿我继续保持对仪式感的追求,愿你们继续享受信息互联时代的“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