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达摩(梵文Gautama,"释迦"是尊称),印度人,佛教创始者。
释迦还有一称呼: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名,意为“有神意”;牟尼,是寂静沉默的意思,全名意为“有神意的寂静沉默之人”。
释迦的小名,悉达多。
公元前约565年,悉达多生于彭加尔的北方。
父亲是城邦之王,名净饭王(King Suddhodana),迦毗罗卫城(Kapilavastu)城主。
母亲叫摩耶夫人,生释迦七天后即辞世,后悉达多靠姨母养大。
悉达多十九岁结婚,拥巨大资财,王思聪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
悉达多体健壮,颜值高,妻美而贤,婚后得贵子。人生皆有的他都有了,绝对的圆满。
然悉达多讨厌这种一成不变的平静生活。
二十岁,王子出宫游览,见识了人间生老病死,回宫后大不悦。
不久决定出家。
到蓝摩国,国有婆罗门教。
悉达多剃发做了和尚,到王舍城外阿兰若林跟一位迦罗摩求道,按部就班修炼各种禅定。
曾绝食,但致体伤,却未得启示。
复进食,门徒责其意不坚,答曰:健身,继续求道。
行到一棵树下,铺好草,结跏而坐。
此树称菩提树,悉达多立志,不得道不起身。
树下沉思,二月八日,见繁星,大悟。
时年三十五岁,六年成道(二十九岁出家)。
得道后,游于四方,教化民众,前后四十多年。
公元前约487年,卒,享年七十九岁。
临终有遗训:一切众生皆平等。一切苦恼源于自私、贪欲。不论贫富贵贱,如果能断绝邪念,斩断私欲,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得无量幸福。
悉达多的伟大,在于他的无私,自我牺牲。
他本为王子,却放弃荣华富贵,苦修,为人类寻找出路,创立佛教,普渡众生。
他反对婆罗门教祭神,只注重自我祈祷修行,反对婆罗门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众生平等。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关系,犹如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新教与旧教之分。
因得罪婆罗门教,为婆罗门教驱逐。或因此,佛教传到了中国,日本,东南亚,反而在本土日渐式微。
佛教鼎盛时期,五分之四信徒在中国,五分之一在日本和高丽。
佛教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且形成了诸多宗派。
佛教吸引了中国一大批学者去研究,近者如章太炎,鲁迅,皆有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