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治疗理念。
“冬病”是指在冬季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痛、慢性腹泻、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在寒冷的冬季外界阴寒之气盛的情况下容易发病或病情恶化。“夏治”则是指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相对充沛,此时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补充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病的目的。
治疗方法
- 穴位贴敷:这是最为常见的冬病夏治方法,通常使用一些温热性、具有刺激性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甘遂等研成粉末,再用姜汁等调和成膏状,贴在特定的穴位上,如肺俞、膏肓、膻中等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及皮肤的吸收作用,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
- 艾灸: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穴位或患病部位。艾灸可以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在夏季进行艾灸,有助于补充人体阳气,对一些虚寒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例如,对于慢性关节炎患者,可以艾灸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如内外膝眼、血海、梁丘等。
- 拔罐:通过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表面,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在夏季拔罐可以帮助去除体内的寒湿之邪,对于一些肌肉关节疼痛、感冒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会开具一些温阳散寒、调理脏腑的中药方剂,让患者在夏季服用。例如,对于阳虚体质、容易反复感冒的人,可以服用一些补肾温阳、益气固表的中药,如黄芪、白术、防风、仙灵脾等组成的方剂。
原理依据
从中医理论来讲,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在四季中呈现出同步的变化规律。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也浮于体表,此时毛孔张开,经络气血流通顺畅,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同时,通过借助夏季阳气的升发之势,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机体的抗邪能力,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夏季气温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免疫功能相对增强。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冬季疾病的发作频率和减轻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