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人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这是李隆基所作的词今仅存的一首。李隆基精于音律,曾在“安史之乱”奔蜀途中雨中闻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演奏、度曲、作词,堪称兼擅其能。其作的词今仅存《好时光》一首。
其中“眉黛不须张敞画”就是说汉宣帝时有个叫张敞的人,帮妻子画眉的故事。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很早以前,在我们古时候就有女孩子喜欢画眉等化妆的情况。那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女孩子化妆这一个流传下来的传统呢?
相传化古时候的化妆是原始人在打猎的时候用野草汁抹在脸上身体上作伪装用的。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爱美人士的一种出行的妆扮。
其实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发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中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变成了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
还有古代妆粉的发展。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脂米汁,使其沉淀,从而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份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 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所以化妆的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