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约3700字,阅读约需14分钟。
一、名词释义。
产业数字化。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¹。简单来说,就是对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数字产业化。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¹。简单来说,就是为产业数字化提供相应技术的产业。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皆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并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²。
因此,研究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关系,进而探寻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方式,对于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企业转型等多个层面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数字经济为纽带,通过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意义,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二、政策背景。
202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惠普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2022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节活动的通知》,要求充分调动数字化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积极性,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以平台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平台型企业利用渠道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推介渠道,助力拓展市场。
三、市场现状及关系分析。
1、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从市场规模来看,三者皆处于增长状态。从2017-2021年,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从27.2万亿增长至45.5万亿,整体规模增长67.3%;产业数字化市场规模从21.1万亿增长至37.2万亿,整体规模增长达76.3%;数字产业化的市场规模略少,且增长相对较少。
从市场规模增长率来看,产业数字化高于其余两者,且其增长率折线基本与数字经济的增长率折线吻合。这表明产业数字化是衡量数字经济覆盖面与影响力的有力指标³。
此外,在2020年,三者的增长率皆出现了明显下滑,表明疫情对当年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在2021年,三者重新提速,基本回到、甚至超越疫情前的增长速度,表明数字经济拥有极强的增长韧性,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环境下,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出愈发关键的价值。
2、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及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
从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来看,呈现稳定增长之势,并且可以预见将在2022年突破40%,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从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来看,其在2018年便突破了80%,并继续保持增长状态,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动力。
产业数字化之所以在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越来越高,是由其自身需与各个传统行业融合、改造的特性所决定的。数字经济市场规模越大,产业数字化改造的传统行业也就越多,其规模、占比也会随之而增长。因此,这并不代表数字产业化的作用减弱,也更不可忽视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性。
从市场规模来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部分,它创造数字技术的迭代创新,是衡量数字经济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延伸部分,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促进生产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表现,是数字经济覆盖面与影响力的有力指标³。随着数字经济沿产业网络融合渗透,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所对应的技术与产业应用将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3、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市场构成。
产业数字化整体可按照三次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来划分。其中,农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互联网方向;工业主要集中在工业互联网方向,近年来我国已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服务工业企业超16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74.7%²,应用广度及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得益于较高的数字化渗透率,已发展出了电子商务、物流快递、金融科技、数字传媒、在线医疗等多个成熟市场,并在更多细分领域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
数字产业化整体可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四大方向。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创近十年新高,较上年加快8%;电信业务收入达1.47万亿,增速同比提高4.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9.5万亿,同比增长17.7%,保持较快增速;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业务收入1.55万亿,增速同步提高8.7%²。
从市场结构不难看出,数字产业化对应于数字产业,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的产业类别,能够为产业数字化打造稳增长的坚实基础。产业数字化对应于数字融合产业,即应用数字技术与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后的产业形态,渗透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数字经济稳增长的关键引擎。所以,二者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缺一不可,具有相互融合、依赖的关系。
进一步延伸至二者的具体作用,数字产业化能够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相应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数字产品和服务,从而引领和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又会产生关于各行各业生产经营销售等的海量数据,为数字产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和数据资源,推动我国数字产业不断做强做大,催生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数据产业⁴。因此,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还拥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
四、发展措施。
1、加强数字产业化技术研发,提升核心领域创新能力。
大力支持对数字经济领域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高校、相关部门、科研院所等加强合作交流,开展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技术的研发,形成数字产业化技术集群;同时增加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投入;提前布局前沿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神经芯片等,建设相关技术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抢占数字经济战略高地,为数字产业化开辟新空间、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新技术。
2、加快产业数字化改造进程,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借鉴服务业的产业数字化成功经验,深入推进农业、工业的产业数字化改造进程。在制造、能源、种植等重点行业,制定其特有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价值创造,带动行业整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愿。同时,鼓励搭建数字化平台,培育产业数字化特色工(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提供数据资源共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光纤网络、IPv6、5G网络等基础设施升级和商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易部署的数字技术服务。
3、推动数字产业链体系建设,促进链上产业协同发展。
基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关系,打造协同互补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补齐数字产业化在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的技术短板,推进实体企业价值链、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通各部门、各环节的数据连接,推动实体企业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同时,优化数据资源供给,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模式。
4、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水平,构建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平台、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数据权属、开放和流动,确保数字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相关部门的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引导投资流向,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强对数字产业化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育的投入力度,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和应用创新人才。此外,还应积极参与数字领域的全球治理规则制定,促进数据、数字商品和服务跨境流动,构建有利于我国的数字经济全球分工合作模式⁵,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令第33号,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S].
【2】王志勤.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R].北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1.
【3】李腾、孙国强.加快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2.
【4】石建勋.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N].人民日报,2021-10-15(09).
【5】史丹、李晓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N].人民日报,2021-1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