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
人往往是很复杂的,不盖棺论定,自然难以分辨;有的甚至盖棺以后,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的评价左右,怪不得白居易如此感叹:"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不,明代就有一位人物的事迹既令人愕然,也让人感慨不已。
朱大典(1581—1646),字延之,号未孩,金华长山村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章邱知县。天启二年,任兵科给事中,他直言敢谏,曾上疏谏阻太监王体干、魏忠贤等求功荫锦衣世袭之议。崇祯五年,升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先驻青州调度兵食,继督兵与叛军作战,因功升右副都御史。时登镇参将孔有德等以800精锐发动兵变,横扫全鲁,夺东江战船,克登州坚城,攻杀三巡抚数总兵,鲁军浙军辽军均或节节败走或不敌瓦解。朱大典临危授命,集结包括辽军骑兵5000人在内的3万大军主动出击叛军,大败轻敌的叛军主力,杀贼将陈有时。既而乘胜围攻登州,杀贼帅李九成,几歼其全师。时吴三桂、刘良佐等均在大典麾下为偏将。此战大获全胜,为明末所少见之胜利。
崇祯十四年,总督江北及河南湖广军务,仍坐镇凤阳。在此期间,因“不能持廉”而遭到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弹劾,诏命革职候审。崇祯十六年以“通贼”和“贼去而兵不散”被下旨逮捕治罪,抄家充饷且令督赋。时李自成攻占北京,福王于南京登基,是为明安宗。大典被召为兵部左侍郎,逾月进尚书,总督上江军务。后鲁王以之为文华殿大学士,建行台督师,辖金华、兰溪、汤溪、浦江四县。从此大典成为一支独立的抵抗力量,受命坚持浙西。不久唐王在福建登基,是为明绍宗,授大典为东阁大学士,督师如旧。
隆武二年(1646)三月,满人攻克浙东,兵临浙西,阮大铖驰书招降,大典裂书并杀招抚使,与部将固守金华。清军统帅博洛亲自统率满、汉军从绍兴前往金华,把该城四面包围。由于明军在朱大典指挥下凭城顽抗,博洛不得不从杭州调来红衣大炮,浙闽总督也奉命带兵参加攻城。清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猛攻了二十天,金华才被攻破。朱大典带领家属和亲信将校来到火药局,携火绳捆在火药桶上,然后点燃了引线,轰地一声,壮烈成仁。城陷后,满兵屠城三日,死者不可胜数。有人评价说:“盖浙东死事之烈,未有如大典者。”
但这位朱大典却是明末官场上著名的贪官。 清人邵廷采在《东南纪事》上说朱大典“饶有才,而性奇贪,多行暴虐”。他督师凤阳的时候,“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且敌国”。朱大典的贪婪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当民族危难之时他却能破家纾难。 张岱在淮扬的时候,亲眼看见朱大典贪横,“真如乳虎苍鹰”;后复见“其婴城守婺,破家从忠,继之以死,又未尝不叹息其为人也。”因此评价:“夫人固有性之一偏,彼其嗜名义,与嗜财贿,无以异于大典,曷怪焉。然其时大典将卒颇练,又有厚赀,不能图一长虑,而闭门坐毙,其智短也夫。”。
也许有人质疑清人邵廷采之治学,然其并非为清所用,师承黄宗羲,得授史学而传其文献之学,自然值得采信。因而读史经常在思考,为何后来有些史官往往不能正确记载历史,反而是替尊者讳,或者对某些权贵极尽谄媚之事,描述犹如圣人,事实真如此吗?明朝以前的一些历史记载大多有迹可循,早尚有董狐直笔,太史赴死,司马明志,明以后此类准确记载人物历史的书籍就少之又少,不能不让人感叹。
朱大典是与非,恰如张居正之功与过,在追溯以前的管仲、陈平之流丰功伟绩以及个人品行缺点,历史呈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而不是一个被歌功颂绩的土偶,我们自能从自己的认识评价,后世之事,又有谁能分辨真假?
2018.3.26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