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上班第103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天深度学习了一下论语第一篇第一则,启发真的很大。

【关于学习】

《论语》开篇第一个字就是“学”,可见孔子对于学的重视。从前读“学而时习之”,只会简单从字面去理解:既想要学好就要在学过后要多加练习。然而今日反复品读后,才惊觉“习”其实不只是练习,更是实践,是将学过的东西用于改变自我,因此“学而时习之”是“知行合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

1. 学习不是突击战:就像小鸟学飞要天天扑腾翅膀,学知识也得细水长流。朱熹老爷子说的好,得“学了又经常温习”

2. 学了就要用起来:王阳明特别强调,这个“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动手实践。就像现在学做菜,看一百个视频不如自己炒两盘。

3. 学习让人自得其乐:当我们投身学习,不断实践,得到的从来不只是能力的提升,更会有内在精神饱满的愉悦与幸福。

【关于交友】

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为触动我的就是“乐”字,在前一句中,同样是表达愉悦快乐,孔子用了“悦”,而在这一句中,孔子用了“乐”,不可谓不妙!

当一个人学有所成,精神饱满,品格高尚,是不会孤独的,因为他的博学高贵自然会吸引很多人来到他的身边,成为他的朋友,就像孔子。

而当朋友前来采访,我们该如何对待?一个“乐”字就把待友之道表达得极为传神:朋友来了,不要自然开心,但开心是不够的,得“乐”起来,即表达出来,让朋友感受你的快乐与热情。

【关于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更是极妙。何为君子?君子从不内耗。前两句孔子说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获得内在的充实而自我内心的愉悦,可以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同频好友,一起快乐交流,但尽管如此。世界之大,总有事与愿违,总有不被理解,那怎么办?——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的,当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当我们投身学习,当我们践行着“知行合一”当我们在自己内心有自己的一杆秤,那么不被理解接纳,不被人喜欢又有什么关系?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被迁怒,保持心态稳定,一切坦然处之,懂得顺其自然,明白不管什么事,来了就接住,走了就不用不留痕,认真活出自在状态:淡定而又坦然。

把学习当打游戏升级,每天攒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聊天,就像开文化盲盒。发朋友圈没人点赞?就要学会孔子“你爱懂不懂”的洒脱

这三句话就像人生通关攻略:先练好个人技能(学习),组队打怪升级(交友),最后修炼成淡定的大佬(修养)。放在今天,照样能治各种焦虑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师范生反思式写作行动探究——以汉教专业为例 》研究过程性资料 今天是学习《论语》的第二节课,很喜欢朱老师上课,她...
    Hamster_2539阅读 2,865评论 0 1
  • ✨今日所学课程小节序号:1-2 1.以前总听樊登老师讲不迁怒,不贰过,今天这次重新听感受完全不同。 不迁怒,不贰过...
    yyang999阅读 3,233评论 4 2
  • 闲来无事,随手拎起一本上大学时买的《论语》,直接从《学而》开始翻了起来。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
    归去来兮ZYQ阅读 2,383评论 0 5
  • 《论语》作为孔子弟子用于记载其恩师行为言行的传世之作,全文共计十二章,开文第一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马迪明阅读 2,924评论 0 0
  • 今天开始学习《论语》的几点感受: 1.人生就是一趟学习之旅。学习和适应各种角色,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会爱、理解和宽容...
    窗外阳光阅读 2,7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