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常亚鸽(2012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大家都不陌生,甚至耳熟能详,但根据我的了解,真正从头到尾完整通读这本书的老师好像还不太多。所以,我说这是一本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好书,这本书的原名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重要著作,在1981年由天津出版社出版,全书没有做任何的删减,共有19万字100条建议。后来在1984年,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了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其它的著作中选择了有益的精彩的片段和条目作为补充,并改名为《给教师的建议》,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修订后全书共有38.1万字,是原著篇幅的两倍,修订后的版本内容更为丰富,并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案头的必备书。应该说这本书这些年来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我手里有一本2018年出版的,如果从1984年第一次出版到2008年,这中间总共有24年,一共印制了20次,印数位35.5万册,但是从2018年到2016年已经印制了34次,根据京东网站的信息显示,修订版目前已累计印制了200万册,也就是说,在近十年内这本书加印了163.5万册,平均每年16.3万册,这十年是2008年之前每年印制的20倍。也可以这么说,国内还没有那一本教育著作每年能以16万册的数量发行,众观长达35年的发行量来说,《给教师的建议》是我国目前超级的一本教育畅销书。那么,《给教师的建议》到底好在哪里?它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哪些建议呢?
对于教师的专业阅读而言,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那就是教师的专业阅读,不能仅仅限于学科知识的补充,要通过阅读来改善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试想,一名老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不太清楚甚至不太认为教育观时关键的,什么样的教学是理想的,只是一味的进行题海训练,一味的搞恐吓教育,压迫学生进行死记硬背,那么这种教师即便你暂时取得所谓的教学成绩,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危害是极大的。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会从内心孩子这门学科而拒绝进一步学习。从教师方面讲,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扼杀掉。所以,要通过专业阅读帮助教师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才是我们阅读的第一要务。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里举一个例子,《给教师的建议》第一条: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以学生的能力为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不能搞大一统的一刀切,并且提出今天仍有价值的教育主张,他认为可以把所有教学和教育的规律性都机械的应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对于所有学生一律适用在学习上取得先决条件。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是个相对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外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就是对学生的差异性,我们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除去对学生的关注之外,教师的成长是这本书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可以从书目上简单地梳理就可以看出,比如说在第二条他提出“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认为,教师忙的原因是阅读太少,能力不足,教师越忙,越需要阅读,要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在第十五条写到“怎样检查练习册”。第45条提出“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89条提出“怎样听课和分析课”,90条他写到“我是怎样写教育日记”等等。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发展确实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除此之外,关于阅读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有着许多超乎寻常的洞见,如果我们通读全书的话,阅读是给我们一个最深的印象,因为通篇他都在提出一个字---阅读,如他在地19条提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差的照相底片一样,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更鲜明更长久的照亮,而这种照亮,其实就是阅读。对于儿童阅读量,苏赫姆林斯基更是自己提出了明确的数据,他在49条中提出,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使他做到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在读,那他必须在小学期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默读2000小时以上。我相信,如果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分析,他是绝对不会轻易提出这种数据的,这个数据,对我们当下中心小学生的阅读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对于这样一部集教育学、心理学为一体的教育专著,10多年前我曾经带领100名教师用一周批注一条的方式,每周在博客上互动交流用了整整一百周去啃读,在将近2年多的时间里,大家都努力的坚持,虽然过程很艰苦,但我们都坚持下来了,现在回想起那段啃读的时光,我相信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这种啃读的经历,也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生命中的一个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在规划自己专业阅读的时候,应该敢于投入较长的时间与同伴一起做几件值得回味的大事,而共读《给教师的建议》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2019年4月27日记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