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是乾隆的一句话,本意并非在于颂扬武术,说的也不是“八极”二字,只是后来被习武的人常拿来引用,就成了武术圈内人的一句俗语。这句话也碰巧形容了两种武术截然不同的特点:太极至柔,所以取了“安”字,八极至刚,所以取了“定”字。
今天,喜欢中国武术的多为上一代人,相比于看着金庸小说长大的父辈们来说,我们这一代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起那些表述语言玄之又玄的大师们,我们更愿意相信健身房的教练和手腕上跳动的科学数字。
网络上嘲讽中医和气功的段子很多,我们与中国传统文化里“中医”、“太极”、“气功”的唯一接触就是父母朋友圈里红黄配色的闪图,与微博上那些健身房里身材标致的男神女神反差强烈。跆拳道经过极为爱护自己传统文化的韩国人加工后,因与韩剧相融,引得跆拳道馆在中国广受关注,却少见国内中国传统武馆的兴盛。
其实相对于健身、瑜伽,太极拳更能由内而外的塑造和成就女性。我的师父就是女性,我从小在她身边长大,师父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待人温柔和蔼,无论遇到什么事,嘴角总带着微笑,无论坐、卧、行,腰板都永远端端正正,一头长发或倾泻至腰、或高高扎起,到了打拳的时候眉宇中却透着与平常不同的刚劲和坚毅。她就是练了一辈子太极拳的女性,有着太极拳外在的柔美温婉,也承载着太极拳内在的坚毅。
我喜欢在四周安静下来的夜晚,站在落了一地粉紫色花瓣的大树下,双眼低垂,气沉丹田,起势。身体随着动作的开合而缓缓舒展,眼睛顺着手势所及之处向前望去,白天里的烦躁都随着一招一式的动作化解开来,直到慢慢消失,直到跟自己的内心和解。
白天里的杂事散去,才有了契机跟自己的身体对话。我能感觉到疲乏僵硬的脊椎自然向上伸展,能感觉到肩膀於结的气血渐渐通畅,能感觉到酸痛的腰椎顺着迈出去的左腿向前拉伸,能感觉到闷了一天的胸腔痛快的吸进了一大口带着一缕花朵甜香的空气......
太极拳和健身操和舞蹈和瑜伽都不同,比起其它运动,它像一块玉,温润可亲,你带着怎样的身体素质来,它都欢迎你,你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易上手;但如果你愿意深入研究,它承载着五千年文化的沉甸份量,等着你慢慢了解。
宗师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太极拳时,说太极拳“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虽是拳法,却不为伤人防身。
太极拳的精神气脉来源于道教,《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效法自然的观念,太极拳亦是如此。
“远取诸生,近取诸物,象其形,取其意,学其长,利其用。” 太极拳对生物的效仿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都是对于万物的致敬,太极拳也由此达到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状态中。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应该是对于太极拳的最为契合的比喻。其中,吴式太极拳则最像这上善之水。没有花哨的震脚、没有激烈的节奏,从头至尾步调始终如一、沉稳朴实。不给身体带来负担的同时,又能使每一个骨节都得到自在的舒展。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这样说:“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太极拳亦是带我们回归内心。我在想,如果梭罗那个时候能接触到中国的太极拳,必然是会学一学的。
“拳为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 拳是一类运动,而太极文化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年轻人学习太极拳,不是为了要成为拳打得有多漂亮的一个人,而是在这传承了数千年的技艺中,学到教养,风骨,耐心和沉着,最珍贵的是,学会与自己的身体融洽相处,体验这功利世界里难得的淡泊宁静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