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朴素简单的庄园,在都城郊野实在平常不过了。唯独这一亩庄园却是繁花竞开,宽敞的庭院里,那一树桃花,格外灿烂耀眼,如同婀娜女子粉色的裙纱,在微暖的清风中,缓缓浮动。那浅浅的清香,在空气里游动,慢慢的扩散开来,沁人心脾。
终究一颗春心萌动压抑不下,那想要掩盖的笑意却悄悄的浮现出来。怀着满腔欢喜,书生修长的手指轻轻扣了扣半掩的柴扉,“咚~咚~”的声音在空旷的春野上显得格外孤寂,几只云雀自草丛中惊起。
良久……
未见有一双青葱素手打开那有些破旧的门,书生不觉有些许失落。心里默默的问:“不在吗?”
稍稍犹豫,书生轻轻推开大门,“吱哑”一声吓了书生一跳。空空荡荡的小院,原来早已在残败中一片萧索,唯有那棵梦幻般的桃树,依旧笑靥如花,偶尔飘落纷纷扬扬的飞花,仿佛在下一场粉色浪漫的雪。
书生心里空荡荡的,似是有什么重要的东西突然间失去,隐隐约约的,有些落寞和哀伤。去年,不是这个样子的……
去年今日
科举未中,名落孙山,一颗惆怅的心在心里怎么也放不下来。长久的游玩,本想散散心,酒过之后不觉有些渴了。书生掏出粗制的布帕擦了擦额上的滴滴汗珠,,想找个地方歇一歇脚,或是求得一杯清茶喝。
偶然一瓣桃花飞过飘过那高大的院墙落到了书生肩上,淡淡清香。
书生修长的手指,轻扣那半掩的竹扉。半响,一只白如玉脂的青葱素手打开了那扇屏障。
二八年华的妙龄女子,眉目如同江南墨笔勾勒的烟雨画。笔锋浓转淡,眉间添一点桃花朱砂。
女子倩然一笑,问书生何事。
桃花簌簌,飞落一场令人魂牵梦绕的桃叶花雨。女子的嫣然一笑,恰如同此刻沐浴了春风的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尽收书生眼底。
书生答道:“路途奔波,恰见小院里一树桃花正盛,想来看看桃树佳人,顺便讨得一碗玉露茶。”
女子闻言,卟哧一笑,忍俊不禁。“玉露茶可是没有,倒是我刚沏了一壶桃花茶,书生且进来坐坐。”
转身,婀娜的身姿,一袭碧霞罗衣,柔娟长裙,丝丝勾勒女子身上独有的气质。那不经意的一个回眸,竟令书生不知如何是好。
沏好香茶,坐于桃下,似是合得来,话语投机,渐渐聊开。书生将他多年漂泊所见所闻说与女子听,一吐科举不中,多年寒窗不得志的苦闷。女子听得极为仔细和认真,话语宽慰,令书生一扫心中不快。直到红霞漫天,映衬桃花如火,书生才有些不舍的离去,承诺他日路过此处,必来聚一聚,也算是桃花结友。
今年再来,恰恰又是桃花盛开日,然而原本干净利落的花楼玉宇的庄园却已萧索至此,繁华落尽。粉色的桃树还在,依旧拂起素纱的裙角媚笑春风;缤纷的桃花还在,依旧下着浪漫的花叶飞雨。然而桃树下那眉如远黛的女子,不知去了何处?
书生拈起落在木桌上的粉嫩嫩的桃花,轻轻一嗅,满满的,鼻尖划过昔日少女的清香。一度春秋,物是人非,怎奈不凄凉……
掏出袖中素白的手帕,上面绣着一支桃花莺歌燕舞,春风荡漾。并非绫罗绸缎的布料,然而一针一线却十分精致典雅。
不知你在哪方,但愿你一切安好……
取出笔墨,提笔,笔锋哀戚。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写出了当时桃花的艳丽,更是衬出了少女美丽动人的容颜,含蓄地表现出诗人一见倾心,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今年重寻:依旧是春色满园管不住,春光漫野柳色伊人,依旧是花木扶疏莺飞燕、桃树掩映繁华如初的门户,然而,令人魂牵梦绕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魅惑众生。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无踪影,依旧含笑的桃花,却成了一曲凄凉的古筝,物是人非。“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惆怅。
一个生于大唐繁华中的书生,于博陵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偶遇妙俏女子却遇而不得。即使后来科举高中,却终留遗憾于此。
这是一首值得去回味的短短的具有戏剧性的抒情诗,从其中一个角度来看,它诠释了一种人生体验:
未能珍惜不经意间遇到的美好,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就像车窗外一晃而过的风景。
(本文只是自己第一次读这一首诗时的想象,没有联系作者的背景,感悟许会有所偏差,故事也许与作者真实故事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