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生活中,如果家有问题孩子,往往是家长一开始聊就哭得稀里哗啦,孩子学习成绩差,孩子叛逆,孩子不合群,严重的甚至吸毒、犯罪。。。。说的都是孩子的问题,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由于自己的问题所导致的。有的家长愿意出重金来治疗问题孩子,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问题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在孩子吗?比如孩子学习成绩差?是为什么差呢?是孩子不爱学习吗?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呢?孩子一出生就有超强的学习力,瞪着眼睛观察世界,看到大人笑孩子也学着笑,看到大人跺脚孩子也学着跺脚 ,看到大人责骂孩子也学着责骂。。。,等等这都是孩子的学习力啊。有样学样,无样看样。为什么一到上学的年纪学习成绩就差了呢?是谁破坏了孩子原有的学习力呢?产生问题孩子的原因很多,孩子基因问题,家庭问题、玩伴问题,学校问题。。。,针对本节的学习内容,我主要从家庭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产生问题孩子的原因。
一是孩子的恨来自于父母对其态度的映射。由爱生爱,由恨生恨。父母恐吓、责骂、鞭打、唠叨、说教,孩子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就是哭泣,因为弱小,因为经济的依赖,孩子只能选择隐忍的态度,但这并不表示孩子发自内心的开始顺从父母。这种隐忍压抑的情绪埋藏在心里,没有得到释怀,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出来,如喜欢踢打人,虐待动植物等等。
二是孩子的问题来自于父母没有边界的放纵。有求必应,要钱给钱,要玩具给玩具,要上天父母给搭梯,要入地父母给开路。孩子打爸爸一巴掌父母认为是孩子长了本事,孩子偷东西父母认为孩子武艺高强。溺爱是一种过份的、没有边界、放纵的爱。父母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不顺心的事都是对方跟自己过不去,是对其的忤逆。
三是嫉妒来源于孩子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嫉妒是一种受了伤的自我反应:我不是被 放在首位的那一个,我不是受庞爱的,我是次等的。孩子都有被关注、被 爱的需要,一旦他的需要因第三方的出现而失去了原有的爱或满足,嫉妒之心就油然而生。父母偏袒弟弟妹妹、老师偏袒学生,一旦嫉妒心产生,孩子就会产生一些破坏行为,比如漫骂、欺凌、虐待,借以发泄情绪和引起父母的关注。
二、要想改变孩子,得从改变自己开始
如果一味的只想改变孩子,这是治末不治本的做法。夏山学校有好些的孩子,呆在学校时好好的,假期结束后返回学校时,又变成了以前的样子,米尔德贝每次度假回来,都变得讨厌、爱争吵,不诚实。八岁的约翰带着潢脸的不快回到学校,开始嘲笑和恐吓比他弱小的孩子。这种例子还有很多。伴随孩子假期前后变化的还有孩子所处环境的变化,在夏山学校,孩子是自由的、被 爱的、被尊重的,所以孩子活得很快乐。而一旦回到产生问题的那个家庭,孩子就会因各种家庭问题而被 困绕。所以说,要想改变孩子,得从改变家长自己开始。
一是蹲下身去理解孩子的内心。因身体发育的未完全,孩子的心智尚处幼稚阶段,孩子的心灵脆弱、敏感,做为家长,不妨多点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出现的各种情绪和状况,思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牵怒孩子。做为家长,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家庭责任的压力, 一肩要挑起方方面面的重担,有些情绪在所难免。可以找地方找机会来释放,但不能牵怒于孩子身上。孩子是无GU的,没有义务来成为父母的出气筒。
三是营造充满爱和尊重的家庭环境。爱和尊重是滋养孩子灵魂的重器。如果父母之间没有了爱,可以离婚。如果有爱,就要好好调适婚姻,融洽夫妻双方的关系。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爱你的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