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多年的夙愿,带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带着失去父母的悲痛与心伤,我终于开启了山东潍坊的旅程。
到父母的故乡,寻找父母儿时的足印,感受父母的内心世界,以寄托对他们深深的哀思。
1
早上7点起床,老公驱车送我到机场。
到机场,接上女儿,带我到员工通道办理登机手续。
排队的人很多,不知何因,办理的很慢,眼看着离起飞时间还有40分钟,于是跟前面的人商量,换到前面,非常感谢。
人生在世,能帮人处且帮忙。
办完拖运和登机手续,老公和女儿走了。
过完安检,心里坦然很多,悠然走往候机楼。
望着大厅两边醒目的标识,对着我手上的机票,找到37号,心安理得坐在椅子上,心想注意听广播通知,便可。
好久没有乘机了。
这里到处充满了新鲜感。我像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好奇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感觉时间还早,欲乘电梯下楼入厕,路过一个服务台,多嘴问了一句,到济南,在哪里候机,她说,马上停止检票了,你赶紧过安检。
我慌了。
三步并作两步乘电梯返回,直奔登机安检口。
心急如焚。
心想,这下可糟了,万一登不了机,丢人不说,女儿那个叨叨,我也受不了。
此时,包中手机,一个劲的响着,我也顾不上接了,这些都是小事,误了乘机才是大事。
在电梯上,也是飞奔着走,抢时间赶到了入口处,不要急,不要急,服务人员看我急三火四的样子,安慰着我。
我长出了一口气,一块石头落了地。
走出候机厅,坐上了摆度面包车。
赶紧微信告诉女儿已经上面包车,并给她拍了一张照片,以示平安。
这时我开始反醒自己太大意了,刚才在办手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时间比较紧张了,我还磨磨唧唧,未予重视,埋怨自己这些毛病,险些造成一些懊恼的事情。
上了飞机,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切安定下来。
2
为了消磨时光,拿出座椅包里一份报纸,似有一宝,贪婪细读每一个板块的内容。
登机前,女儿给我一个蓝牙耳机,我请教旁边的年轻人教会我使用。
用蓝牙耳机比普通耳机方便了很多,10米之内的范围,不用随身携带手机,不用带着长长的线,就可以听到来自手机的声音,对我这个爱听音乐和故事的人,真是雪里送炭。
追剧《长安十二时辰》。
发餐了,我要了米饭,配菜有黄豆、芹菜、鱼,还配着酸奶。多喝了水,始终牢记女人不能缺水。
约三个半小时后到达西安,在此经停半小时,下机后,带上随身的小包在侯机楼等候。
再次登机了,这次发了一小块面饼加肉、一根香蕉,还有一些小菜,挺合口味。
继续追剧《长安十二时辰》。
一个半小时后飞机抵达目的地济南。
我的视角也随之切换到山东。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取完行李,我把所有东西放进手推车,轻松多了。
分别给老公和女儿发信息,我已到济南。也和表妹志卿取得联系。
走到不远处的客车站,买好下午四点去潍坊的大巴车票。
此时下午3点20分。
3
在外面活动活动身体,抬头看看济南的天空,深呼吸了一下济南的空气。
哈哈,济南我来了。
环顾四周,花团锦簇,绿意葱茏,宽宽的马路,人行道。与乌鲁木齐相比除了气候稍微热一点之外,并无太大不同。
我上了大巴车,把行李放在车下面的行李箱内。
找到一个不晒太阳的位置,靠窗坐好,系上安全带。
本想继续追剧,忽然感觉不对,我现在不是在乌鲁木齐,是在千万公里之外的山东,既来之,则安之。我应该珍惜在这里的分分秒秒,好好的观察一下山东的景象。
宽阔的马路两边,高高的树上,红绿相间的树叶交相辉映,绵延不断,装点了城市的美丽。
随着客车呼呼的轰鸣声及车轱辘的呜呜声,我的思序拉回到了48年前。
1972年。
我父母用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积蓄,带着我们兄妹三人乘了七天七夜的火车,千里迢迢来到山东。
彼时,哥哥九岁,我七岁,弟弟五岁。
也是父母离开山东后,第一次携儿女回乡省亲。
想起父母这一生,正赶上1959年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在60年代艰苦的岁月里省吃俭用、老实本分、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一幕一幕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中掠过,不禁潸然泪下。
如今生活条件这样好,不用再为没有金钱而发愁,不为缺吃少穿而绞尽脑汁。我也退休了,有时间陪伴了,而父母已不在人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一阵阵酸楚涌上心头,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大巴车提前10分钟到达潍坊,一下车我就看到了表妹志卿。
志卿是我舅舅的女儿。舅舅还有一个儿子叫春凯。
4
志卿个子不高,上穿一件白色T恤,下穿牛仔裤,脚蹬运动鞋,看着很精炼。
我这是第二次见她,第一次是在妈妈病危之际,从那时起,我们才有了联系。
志卿拦了一辆出租车,很快就到了她的家。这里是一片高层住宅区,她住的那栋高层共28层,她家在25层。
志卿的老公小李正在厨房做饭,香味儿扑鼻。
志卿家的书房,吸引了我。
这里有砖头大小的六大名著,还有很多我经常听到的那些书名,这里都有。
我随手抽出一本《曾国藩》和一本《了凡四训》。
她的老公小李个子不高,勤奋而又喜欢钻研。让我很佩服。
他部队转业后,一直不断学习,懂养生,既会电工也会木工。交谈之中有些地方很像我,喜欢自己多学一些,艺多不压人嘛。
他们热情接待我,买了螃蟹、虾等好吃的东西。
表弟春凯也来了。我们一块进餐。相谈甚欢。
5
晚上,我和表妹志卿睡一个床上。
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想起母亲的不容易。
母亲兄妹三人,母亲排行老大,下面有一个
姨姨和一个舅舅。
因为姥爷的成分不好,一家人受到牵连,倍受歧视。
1961年,母亲19岁,随父亲响应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来到了新疆。
一来就是一辈子。两人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家人,抱团取暖,一切从无到有,慢慢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家。
山东老家只剩下姨姨和舅舅照顾姥姥姥爷。
后来姨姨50岁那年,不幸遭遇车祸。留下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