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们,大家好!我是咚咚,就是那个爱学习爱折腾思维导图的咚咚!
我们的宗旨:手把手,一步步教会你使用思维导图优化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回顾:
通过之前的教程,我们学会了快速绘制导图,知道了优化导图的方向,明白了如何从他人的导图中掘金为己所用!
做到了这些!首先要恭喜你走完了从思维导图小白到思维导图学徒这段旅程。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接下来你要开始你的思维导图大侠之旅了。
本文干货点:
思维导图告诉我的使用方法——理论+案例
思维导图使用雷区——回归本质
我的思维导图训练观——未竟之路
在你开始行走江湖之前,或许,领悟接下来的秘籍后再出发,会再之后的旅途中走的更加的清晰,有方向,有力量!
思维导图基础教程最后一式:思维导图告诉我的使用方法
回归新定义:
思维导图,一种以促进思维整理和思维激发为目的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赵国庆)
关键点: 思维整理,思维激发,可视化,非线性
在学术界,对思维导图何以有效,做了深入的研究,找到了如下的理论基础:
有意义学习理论;
认知加工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
卡皮克记忆理论;
在基础教程里,我们不对此展开说明,感兴趣的伙伴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但是,从关键点出发,我们亦能明白,思维导图之所以有效,有作用,是因为他能整理我们的思维,激活我们的思维,能将大脑内的思维可视化表达减轻当下大脑认知负荷,并且思维导图是一种非线性思维,能更好的体现事物之间的关联等等。
从有效性开始指导使用方法
思维导图就是从他的有效性角度来指导我们如何去使用的。
【案例分析】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做说明
情景:阅读书籍
做法:用思维导图整理书籍——照搬目录
书名-中心主题;主章节-一级分支; 分章节-二级分支 等等
成果:形成一幅该书的思维导图
点评:
从思维激发的角度来说,整理目录意义不大;
从思维整理的角度来说,目录是作者的思维结构。如果是作者在写书之前整理出来的,那么对作者而言价值巨大。但对读者来说,价值不大;
从思维可视化角度来说,整理全书目录,实现全书结构的可视化,起到了掌控全书的作用。但由于全书结构的不是自己阅读后梳理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所以这种可视化的价值也是不高的。
建议做法:
当你对思维导图的技法很熟悉之后,重心应该转移到思维本身上来。(思维导图万能说,万能的重点在思维,不在于工具本身)
通过阅读书籍,自我分析出内容的结构,基于自己的理解展开思维导图的绘制,遇到卡壳处,可回到书中再次进行理解。在这种情况的基础上展开的思维整理,才充分的体现了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学习。
思维导图告诉我,避免如下雷区:
照搬目录;
内容过多;(如果一幅导图内容过多,可将该导图拆分为多幅导图进行展现)
连线错综复杂;(我相信你也不愿意看一幅像蜘蛛网般的思维导图)
层次混乱+缺乏内在逻辑(思维导图的核心点——思维整理)
......
我的思维导图训练观:
如果,学到最后,你觉得思维导图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工具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所以思维导图对你的贡献也是有限的。
如果,学到最后,你还是觉得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而工具和你是分开的,你可以用与不用,用它与用其它。你与思维导图是...分离的!
如果,学到最后,你发现了,原来思维导图是有生命的,那么,恭喜你,你与思维导图的关系从开始在现在,也许和别人走过类似的道路。但从此刻之后,你将走向一条与众不同之路...在路上的人,你说是啥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