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有很多时候都需要发言,做汇报,时间紧急,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办?在《结构化思考》中,教我用SCQA法则。
S是情景,C是冲突,Q是疑问,A是回答。情景是一个大背景,冲突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后的问题,疑问是在这个背景下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比如在我开头的这段话中,
S(情景) 工作后有很多时候都需要发言,做汇报,
C(冲突) 时间紧急,
Q(疑问) 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办?
A(回答) 在《结构化思考》中,教我用SCQA法则。
S(情景)需要让对方产生共鸣,必须博得对方的认可与好感,让对方听完后产生一种“对,你说的没错”的反映,只有情景被认同了故事才能够继续发展。
C(冲突)是打破开场时给对方的安全感,确实面临的问题。
Q(疑问)是从对方角度会关注的问题设问出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在绝大多数是被隐含的,尤其是在面谈过程的讲故事环节,是通过语气、语调来体现出来的。
A(回答)是基于这个问题给出的最终答案,或是故事的结局,或是事情取得的效果,或是人生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有醍醐灌顶之意。
但是通常,我们面临的问题要比这个复杂得多,因为对时间抽丝剥茧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和表达。
我真正能体会到这个模型妙处,也是有一次帮助同事更改了一片报告后才似有所得。同事报告的主题是希望上级单位能减少对本单位某个KPI指标A的考核。先来看看同事是怎么说的。
XX部门员工激励费情况分析:跟去年同期相比,XX部门的激励费减少20%,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激励单价降低了,今年的苹果是XX元/公斤,环比减少xx%,今年的香蕉是XX元/公斤,环比减少xx%,…….(2)今年增加了对产能完成难度系数的考核,并且考核的是累计值;(3)激励是根据产能乘以梯度系数计算得到的,换句话说,如果目标值是300,那没完成300都要打8折。
因为本月天气不好,员工们为了摘水果,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因此建议取消0.8的考完完成难度系数。
真正的原版报告远比这个多,描述的也比这个复杂,我看了半天,明白了,他是想说,员工们的劳动单价变低了,现在因为突发因素,要完成目标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所以建议就不要再对激励总体做梯度值了。
如果从讲故事的角度要怎么说呢?
今年天气不好,要完成水果的采摘任务那员工们肯定得比往年更努力是吧?但是因为今年水果的采摘单价变低了,员工们的积极性本就受挫,如果再因为采摘任务完不成,收入再打八折,那员工肯定更不积极,那采摘生产任务更定完不成。所以建议激励费不要再打折了。
这么一修改,去掉了冗余的信息,并且加强了冲突,一下子比之前清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