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阖家欢乐的除夕刚过完,大年初二意外事情发生了。妹妹一家带着珍珠回安达省亲(妹妹的公婆都已去世了,省亲就是和兄弟姐妹相聚),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车祸,妹妹重伤(没带安全带导致颈椎骨折)直接送到大庆医院,治疗了一夜后,大庆医院说,太严重他们治不了。第二天救护车直接把妹妹送往哈尔滨医大二院治疗。
后来听专家说,长途车拉病人,如果遇到大颠簸震动,二次受伤的可能性极大,那就会危及生命。还好妹妹福大命大造化大,顺利抵哈。马上就由特别权威的专家做了风险极大的颈椎手术。大夫说,手术成功能保住生命,但不排除下肢瘫痪的可能性。如:体操运动员桑兰,就是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的例子。因为颈部的神经非常密集,接骨夹钢板的过程中,不能碰到任何一根神经。碰到哪,哪的功能就失能。
不愧为顶级专家,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妹妹有半年时间只能平躺在床上,不能翻身,想想24小时一个姿势是什么滋味。而且好长时间双腿没有知觉,一侧手也是麻木的。那时觉得能保住生命已经很知足了,不敢有过高的祈盼。经过半年恢复,终于可以下地了,但脖子上必须带着颈托(硬的)而且不能转头,不能低头,人如同木偶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妹妹家也没向学校提出申请退回留学生,而是家里雇了保姆,一边伺候妹妹,一边照顾孩子们,直到合同期结束。
02
2008年夏珍珠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哈尔滨高中学习后,大使馆安排她去青岛支教工作一年,在哪里当高中英语老师。珍珠聪明好学、模仿能力极强,在中国生活一年后,汉语口语就非常流利,和我们交流完全无障碍。在青岛她凭着流利的汉语,及努力的工作态度,取得良好的成绩,并获得一致好评,先进事迹及照片还刊登在青岛日报上。寒假和暑假珍珠仍然回到哈尔滨妹妹家小住。
青岛支教一年之后珍珠回德国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去韩国读研,学习韩语。今年她就研究生毕业了。记得珍珠在德国上大学期间,也利用假期来中国数次,她去了中国不少地方观光旅游。但当有人问她中国什么地方好时?她都毫不犹豫地说:哈尔滨最好,好吃的最多!听后大家不语。如果有人采访我们中国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问什么地方最好,美食最多?100%没有人会说哈尔滨的。那么为什么一个德国姑娘,会说哈尔滨呢?很多人就不明白了,我分析这里的缘由是,因为珍珠在哈生活的一年里,热情好客、豪爽大方(这是东北男人的优点)的妹夫拉着两个孩子品尝遍了哈尔滨各种大小特色饭店,游遍了周边著名和非著名的景点。而珍珠在青岛支教一年,是领工资住学校的,她生活很节俭,不可能自己花钱去品尝各种大小餐吧,也不太会有人请她去吃遍青岛特色吧!至于其他地方,一走一过更是不可能。所以珍珠最喜欢哈尔滨的美食是有道理的。她的想法也一定传递给了她的父母,所以他们来中国,也要来哈尔滨。在她们一家人眼里,哈尔滨就是中国名片。
03
珍珠不仅是得到妹妹一家如亲人般的关怀,这里还有姐姐的小辅助。记得有一年妹妹全家去旅游没在哈尔滨,但珍珠说要来中国哈尔滨,但家里没人,没人给她做饭啊!于是妹妹派姐姐去她家做接待工作,并在妹妹家陪同住了十几天,帮助做饭,照顾生活起居。中间珍珠还生病了,是姐姐领着她大半夜去医院看的急诊。逗留期间正赶上中秋节,我和姐姐还特意领珍珠去松花江边,松花江老江桥,道外巴洛克等地方溜达一整天。在道外老味道,我请吃的饭。姐姐身体虚弱,逛一天把姐姐累的不行了。但珍珠仍然兴致勃勃,意犹未尽。
我发现德国孩子有个特点,就是对自然,人文景观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走多远都不累,埋汰的地方也不嫌脏。还愿意去比较原始的农村。再有外国孩子没有经历“炼狱”般的高考摧残和家长逼迫学习这个过程。所以她们心态更阳光,比我们同龄孩子更愿意学习。对事物更保持新鲜感和旺盛的求知欲。
而我们经过高考洗礼的孩子,不愿意再学习的比例在增加。对学习有一种“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味道。好像18年的成长里,几乎榨干了孩子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我们的孩子成绩虽好,基础知识也扎实,但有后遗症啊。就是有些人呆板、不够自信,个别人还有陌生人交流的“恐惧症”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国家人多,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抢占优质资源,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所以激烈竞争在所难免。这是我们国情决定的,我们必须理解、接受和正确面对及客观评价它。
04
还有我们家长的中国特色做法是:对孩子成长呵护备至,别说小学、初中、高中生,就是大学生(寒暑假回家)也是如此。工作成家以后,尤其是孩子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发挥连续作战、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继续保持全程照料的态势。当然其中不乏一边抱怨孩子不自力,一边坚决不放手的“优秀妈妈”。
我那79岁的婆婆就是这个类型母亲的典型代表。她啥事都抢着为儿子做,一是舍不得指使儿子干活,二是他们干活她也相不中。干完她还不停抱怨,不让她干,她还不同意。这种“永不言败”不服老的性格正是中国妈妈们无法解开的“爱孩子”的死结。
昨天晚上儿子要乘火车返回学校了,我第二天也要正式上班。于是我打算做一顿像样的饭菜,让婆婆到我家来一起吃,也算给儿子送行。就是这么再合理不过的邀请,也被婆婆婉拒,说啥也要我们去她家吃饭。本来三十晚上那天,婆婆就累的不行,在老公面前抱怨了好多次,说你们以后谁也别来我家吃饭了,我太累了云云。转眼刚几天功夫,让她来我家吃饭就说啥不来(我们在一个小区,很近)。
最后拗不过她,老公和儿子去吃的晚饭,我没去而是在家做的晚晚饭(晚十点开饭),因为儿子是凌晨1:49 的火车。算是奶奶、妈妈两次送行饭。所以我感觉人老了,柔软一些,别太逞强,家庭就会更和谐、更幸福。
我最不屑网上鸡汤文,告诉老人们,什么我们不老,我们永远年轻云云。人老普遍怕别人说自己老了,所以这样的文章最受老年人追捧(转发)。宣传这种好心态是对的,但也要一分为二说事,强调一下尊重客观规律,让老人学会接受慢慢体弱、疾病、失能及终将离去的自然规律。
如果谁要对老人宣传:人老了有病是正常的,该服老就服老,他们特别不爱听,觉得你在“诅咒”他们,不盼人家好!在我们国人思维里,说谁老是“侮辱”谁似的,最不愿意听别说自己老了的人特别特别多。为啥卖保健品骗老人的人,最受老年人喜欢和追随,因为他们就是投其所好,研究人性的弱点非常透彻,老人想听啥他们说啥?能不上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