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李三郎,他当了43年的皇帝,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公元685年,李隆基在唐朝的东都洛阳出生,那时候他的父亲唐睿宗李旦正是当朝皇帝,所以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正儿八经的皇子。那时候朝政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李隆基的祖母武则天的手中,而正当壮年的皇帝唐睿宗其实形同傀儡,毫无实权。
过了四年,已经被封为楚王的李隆基被武则天过继给已经过世的太子李弘为子,以继承李弘一脉的香火。年轻时候的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阿瞒”乃是三国时期一代英雄曹操的小名。
没过多久,武则天则干脆废了唐睿宗,自己当了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公元691年,因为有大臣私自去拜见已经被废除帝位的李旦,武则天大怒之下,对李旦实行更严格的软禁,同时将李隆基与其他堂兄弟一起幽禁在皇宫,这一关就是7年之久。在这期间,李隆基的母亲被诬告并被处死,父亲李旦运气比较好,虽然也被诬陷,但是最终躲过了这场灾难。
随后,朝中大臣趁着武则天年事已高,发动神龙政变,剪除她的羽翼,重新夺回朝廷大权,逼迫她让位于唐中宗李显,大唐王朝起死回生。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早年经历的种种磨难,再加上他亲眼目睹了神龙政变,这些无形中历练了李隆基的心智,造就了他杀伐果决的个性。
唐中宗登上皇位后,由于他本人软弱无能,朝中大权渐渐地就被他的媳妇韦皇后和亲生女儿安乐公主等一伙人所控制了。韦皇后她们一伙人先是联合武三思借唐中宗之手先后除掉了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等功臣,随后逼得太子李重俊造反并借机除掉了他。
在这之后,韦皇后一伙人为非作歹,公然违法卖官鬻爵,韦皇后甚至于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朝政大权。最后,权利熏心的韦后为了效仿武则天当皇帝,干脆直接联合安乐公主,丧心病狂毒杀了唐中宗。
可怜堂堂一代皇帝唐中宗一生也是坎坷,大起大落,先是当傀儡皇帝,后来被废,并软禁在地方十几年,尝尽了人间的艰难,后来好不容易重新当了皇帝,结局却是被妻女毒死,真是可悲!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早在韦后一心想要当第二个武则天的时候,另一边的李隆基也在暗地里积蓄力量,他在皇帝的护卫亲军中发展自己的亲信,静观其变。
当李隆基得知了唐中宗过世后的消息后,他马上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带领可靠的亲信和大臣当机立断,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以韦后为首的势力,并重新拥立自己的父亲李旦重新登上皇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动政变前,有亲信建议先向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报告这件事,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说:“我是为了拯救社稷,为君主、父亲救急,成功了福祉归于宗庙与社稷,失败了我因忠孝而死,不连累相王。怎可以报告,让相王担心呢!现在报告,相王若赞成,就是害他参与了危险的起事;若他不赞成,我计谋就失败了。”最后政变是在相王李旦不知情的情况发动的,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李隆基英明果断、深谋远虑的个性。
随后,朝廷上商议立太子的时候,唐睿宗的长子李成器主动辞掉了太子之位,大臣们也主张立拥立之功的李隆基,于是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之后,唐睿宗在位期间,他的妹妹太平公主也是一个同样热衷于权利的人,她仗着拥立睿宗有功,经常插手朝政大事,同时她又觉得李隆基能力很强,不好控制,打算另立太子。野心勃勃的李隆基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也一心想除掉太平公主为首的朝中势力。一时间,两个势力之间势同水火。
唐睿宗为了大唐江山的稳定,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他直接在生前让位给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唐睿宗退位后不久,太平公主等人开始紧张谋划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但是李隆基先发制人,带领亲信大臣一举铲除太平公主以及其党羽。到了这个时候,唐玄宗终于真正将大唐江山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李隆基继位之初,朝廷经历了几次政变,元气大伤,吏治混乱,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决定再创贞观之治的辉煌。
开元年间,李隆基励精图治,先后任用知名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拨乱反正,整治吏治,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在他们君臣的共同努力下,这期间唐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大唐王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于是,在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在秦皇、汉武 、汉光武、唐高宗之后成为第五位登封泰山的帝王,一时间可谓风光无限。
常言"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随后的天宝年间,李隆基自以为创造了太平盛世,将唐太宗“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的警示语录抛诸脑后,逐渐丧失了进取心,开始耽于享乐,变得骄奢淫逸。在朝廷上,李隆基先是罢免了正直能干的名相张九龄,先后任用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为宰相,专权误国,败坏朝纲。李隆基还听信宠爱的武惠妃的谗言,在一天之内将三个亲生儿子太子李瑛等杀死了。武惠妃死后,更荒唐的是,李隆基在一次宴会中看见自己的儿媳杨玉环有沉鱼落雁的姿色,居然不顾人伦关系,将她招进宫中,封为贵妃,李隆基从此专宠她,以至于荒废了朝政。
在朝廷之外,这时候的李隆基好大喜功,对边境的国家如吐蕃、南诏国等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劳民伤财,以至于唐朝元气大伤。同时李隆基还过度宠信安禄山,他让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让安禄山有了发动安史之乱的资本。
在盛世的外表下,其实唐王朝危机重重,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叛乱发生初期,由于唐朝把重兵都用在边境防守,造成外重内轻,再加上天下承平日久,导致叛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不就就攻占了东都洛阳。就在这种危机的时刻,李隆基还进行各种微操作,他先是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自毁长城,赐死了名将封常清、高仙芝。随后他还不顾前线实际情况,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击叛军,导致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全军覆没,叛军很快就一路直取长安。
李隆基迫不得已,只好带了亲信,仓惶出逃成都。结果在马嵬坡,他自己也遭遇了兵变,他被迫处死了杨国忠和杨贵妃,最后仓惶逃到了成都。
在这期间,太子李亨在百姓和大臣们的劝说下,没有随李隆基到成都,而是转路北上到朔方,他被大臣拥立为皇帝,即唐肃宗。身在成都的李隆基也是心灰意冷,自觉地下诏退位,自己当了太上皇,把国家大事全部移交给唐肃宗。随后唐肃宗带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从河西、安西调兵,同时借助回纥兵,再加上安禄山叛军内部内讧,很快唐军就收复了长安,李隆基也由成都返回了长安。
重新回到长安的李隆基也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权利的太上皇而已,他也很识趣地不再过问政事。但是唐肃宗宠信的宦官李辅国为了在皇帝面前立功,先是以太上皇李隆基居住在兴庆宫与外界接触太多,不利于唐肃宗为由,强行将李隆基迁居别处,然后还找借口调走了李隆基身边的亲信高力士、陈玄礼、玉真公主。最终只剩下玄宗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好不凄惨,最终李隆基忧郁寡欢而死,终年78岁。
应该说唐玄宗李隆基这个人的天赋还不错,他不仅知晓音律,还擅长书法,本身也是仪表雄伟俊丽,是一名多才多艺的美男子。如果你仅仅以为他只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那就错了,他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在暗潮涌动的后武则天时代,他从一个普通的皇子,通过两次政变,成功坐稳了皇位。在位前期他更是励精图治,知人善用,开创了开元盛世,堪称明君典范。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到“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不幸的是李隆基没有坚持这种明君作风,晚节不保。跟经常以守成难、慎终如始来警示自己,能充分吸取隋亡的教育,深知“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比起来,李隆基确实差太多了,大概在和平时代出生的人很难做得到像当年艰难创业的祖先一样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始善终。
李隆基在位后期自满怠政,沉迷于美色,变得骄奢淫逸。他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还宠信安禄山,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李隆基前半生功业转头空;他赋予了宠信的宦官高力士太多政治权利,令宫中宦官们到军队当监军,开了宦官干政的先例,为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埋下了隐患;他还赋予节度使集地方军权、行政权、财政权于一身的权利,造成节度使尾大不掉,造成唐朝中后期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基于在位后期的这些所作所为,李隆基绝对称得上是昏君!
纵观李隆基过山车式的一生,是传奇一生,更是极尽人间喜乐的一生。他当过太子、皇帝、太上皇;是半世明君半世昏君;一手造就了太平盛世但也一手造成了乱世。古往今来,这样的人生经历,也就只有他一人了!
《新唐书》这样评价他: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