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映的虐心之作《我不是药神》,触点颇多,冯小刚评论“这是现实主义,一刀切在了生活的病处。这是一部有功德的影片。此片大卖,是中国电影的幸事,意义重大。”
电影的主旨表述是中国的天价抗癌药的现实,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生选择不同所带来的结果。
所以记录一篇严重跑题的影片观后感吧。
主人公程勇的角色设定就是中国大多数家庭顶梁柱,他们上有生病的父母,下有茁壮成长的孩子。
而自己的事业婚姻却一塌糊涂,可能给不了父母的医药费,可能给不了孩子太多的零花钱,交不起的房租,吃不起的大餐。
幸运的是程勇没有待在封闭的世界里,没有窝在偏僻的工业区,现在深圳广东的很多工厂待遇都是5千到一万的收入,工人们没有交不起房租的窘境。但是程勇有,因为他开着一家神油店。性用品的需求肯定没有日常百货需求大,所以他在拖欠房租,拖欠父亲的医药费和孩子的未来。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区分这两种生活方式了:
一线工厂的人们,他们有健全的五险一金和固定的工资待遇,但是需要付出的是每天八个甚至十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谈不上和外界接触,当然也没有房租的负担。
可能有人认可程勇的方式,开一家不大不小的点,名义上精神上是在创业,可是做的事情可能整天窝在店里等着顾客上门,慵懒无聊充斥着自己。
所以我不敢评论对错,但是我知道他不开一家店隔壁宾馆老板是不会把病人吕受益推荐给他让他发现商机的。
在经历一切困难后把比国内便宜20倍的药从印度走私回来后卖5000一盒,而国内正版药需要四万块钱。经过推销,组团后大卖狠狠赚了一大笔并且拿下了中国的独家代理权利。
相比于四万块的正版药5000的印度仿制药挽救了很多家庭和生命。
当然走私的药品带来的巨大利润会引来监管的注意和同行竞争的眼红,在面临牢狱之灾危险的情况下他又选择的放弃,原因不仅仅是害怕坐牢,也是因为积累了很多财富。
因为卖药的资本积累一年左右时间他自己开办的服装厂顺风顺水,但是程勇放弃卖药之后同行张长林把药品价格提高到2万又导致很多病人吃不起药死去,当初给自己提供机会的吕受益因为吃不起药选择自杀,这让程勇深受触动选择重新卖药,只不过这次他选组倒贴钱卖药,把成本2000的药500卖给病人。
在卖药之前和卖药赚钱后程勇的角色性格是暴躁,膨胀,自私的,在经历好友的自杀和很多病人死去他角色完全反转,选择牺牲自己,冒着牢狱之灾倒贴钱卖药帮助病人最后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那么假设他没有经历这些,而主角是旁边宾馆老板他还会不会挺身而出帮助病人,我确定他不会,因为他穷。
全剧最触动我的一句话就是: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也治不过来!
为什么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电影表述的天价药的现实,很多人认为程勇走私假药的行为应该被宽恕,而我不认可这种观点,法必须大于情,不然就永远只有天价药,永远生产不出来更便宜的救命药。
中国现有医疗体系和保险体系应该已经能满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甚至跟高的比例了,合理的配置保险关注健康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悲惨故事。
但是有些病你得了就真的没救了,比如:
穷病
懒病
不上进
我不是药神,但愿是一剂治疗穷病的良药。
你可以正义,无私,帮助他人,但是你一定不能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