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臼诗、讽刺诗、打油诗怎么解释,各自的发展前景如何?

这三种诗在划分上属于不同范畴。

什么是“窠臼诗”?

“窠臼”就是老套子。那么所有按部就班,不出新意的诗都可以归入“窠臼诗”,写格律诗吧,形式堕入窠臼。写山水、田园、心情、爱情、战争、离别吧,意境上依然不脱窠臼。因为几千年下来,文心同感,能写的前人都写尽了。

创新,哪里那么容易?

所以,要说所有写旧体诗的都是“窠臼诗人”,也没有问题。可是当下的那些现代诗,形式、意境、感情活跃浪漫,毫无窠臼,但同时正因为没有规则,让人无法判断。客气一点称为“创新诗人”,其实就是随心所欲,甚至乱来。

作为当代人,合理继承前人优秀写作体裁,算不算堕入窠臼?这其中有一个比较难把握的度。我们就用平仄格律来举例吧,要创作近体诗是必须遵守格律的,这已经被很大一部分人视为窠臼了。可平仄格律只是创作近体诗的一种工具,学会使用了,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语病,保障音律的完美。但是因为格律只有四种基本格式,在这四种基本格式之外是否就不合理呢?

当然不是,所以才有古体诗的存在。

这个度就在于创作者的把握,当我学会了平仄格律,但是格式限制了我当时用词,而在那个位置出律并不影响诗句的通顺,那就无所谓啊。这种情况是现实存在,而且非常多的。

在格律之上,游刃有余,自古以来,多有为之。

我们是否就突破了这个“窠臼”呢?是的,但是是建立在我们完全了解这个窠臼的问题所在。

至于那些并不真正了解平仄格律,纯粹随心所欲,能保证诗句的通顺也没有问题。

但是你没入“窠臼”,就不存在打碎“镣铐”,别把自己看得太高。哼几句顺口溜,心满意足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新文体的创造者”,“格律镣铐的突破者”。

很多事情自己开心就好。但是要别人认同,就不能只管自己开心就好。

所以,“窠臼诗”这个东西并不好区分。你就算三、五字分行,不押韵,我都可以说你堕入了“梨花体”的窠臼了。

关键是如何在窠臼中更合适地表达自己。诗以言志,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句子抒发了最贴切自己感情的句子,就是好诗。管它是不是“窠臼诗”?

讽刺诗其实就是讽喻诗

讽喻诗在历史上大量存在,甚至在早期就是诗所存在的主要功用。

《诗经》就是早期统治者下去收集民间的诗,搜来做什么?就为了整理文化?当然不是的。在当时,诗歌作为反映民间疾苦和百姓态度的一种形式,为统治者所借鉴、发现问题,进行思想和政治上的改革、变动。

统治者收集、制定、宣传诗,方便王侯与百姓之间的交流、统御,也方便王侯之间的沟通。像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谈判都是引用《诗经》的句子。诗在当时就是起着这么重要的功用,类似于早期的内参。讽喻诗自然是大量存在,而且也是必须存在的。

如《诗经》中的《硕鼠》,就是借助硕鼠来骂贪婪的统治者,更有甚者,如《国风·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这可算骂得狠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这人老鼠都不如,干嘛不立马去死?”

这简直都不能算讽喻诗,直接就开骂了。

后来随着国家机器的建立,王朝独裁的形成,各种统治方法的叠出,特别是战争、武器出政权的思想的出现,诗歌就逐渐失去了原有功用,但是区别于用来娱乐调情的词,诗还是高大上的朝堂之作。而诗的讽刺功能就变得隐晦起来。一个是王朝权利集中,地位尊卑凸显;另一个就是因为文人本身素质提高。

比如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写得极其优美,后两句却明里暗里讽刺宫中和王侯家并不遵守寒食节禁火的规矩,这是一种优雅的、隐晦的讽喻。

诗以言志。讽喻也正是诗人感情的一种流露。

这种类型的诗很多很多,即便是到了当代,也还是有很多,只是更加隐蔽,更加私人,难以像古人一样敞开表露心迹。这和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有莫大关系。

或者也可以这么讲,除了那些岁月静好的诗,其它情感的诗好像发展空间都不大了。

因为诗歌本身就是感情的宣泄。岁月静好是一方面,风云激荡也是一方面。只不过“和”之社会,并不需要大家来风云激荡罢了。

​打油诗

打油诗更是超出所有分类的一种存在。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窠臼诗,不管你写什么,只要流俗了,带着那么一点点幽默和风趣,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打油诗”。

其实打油诗写好也不容易。通俗,诙谐,机心。要成为一首好的打油诗,这三者还真缺一不可。我们来看一首比较有名的:

王梵志:馒头诗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这里面也都是大白话,但是将人比作馒头馅,将坟墓比作馒头,是有机心的佛教知识暗藏的比喻,同时让人体会到“一人吃一个”这种看破天命不可违的幽默感。

这是很好,很标准的打油诗。同时还有许多格调不高的打油诗,以低俗为乐趣,以脏字为口标,那些作品即便在打油诗类,也是下品。

三者前景

窠臼诗会一直存在,也能出好诗,会有很多真心喜欢中国古典诗歌的人进入窠臼,再突破窠臼,这些人才是古诗的真正继承者。

讽喻诗前途渺茫,至少在现在看来是这样。因为社会不需要,没有生存空间,自然会隐匿。

打油诗倒是越来越多,因为幽默和接地气是普通老百姓用来释放自己的一个途径,其实就和俗语、谚语、顺口溜是一个道理。而且好的打油诗,可以在滑稽、有趣的掩饰下反映一些问题,这也算是一种出口。

再次说明,这三者的区别不是平行的,而是交错的,互相覆盖的。

总的来说,写讽喻的内容会越来越少,而其他的无论格式窠臼、意境窠臼、通俗打油、幽默打油都会一直存在甚至壮大。

因为人人都有诗心。

在这里跟点赞评论的朋友说声抱歉。因为个人喜欢简书平台的编辑器功能(随写随存),所以一直在这里压稿,但是除了每天更新一篇之外,并不看简书。而且在这里的更新频率远低于其他平台。原本打算就这么一直更新下去,但是被推送到平台内大号洗我稿的文章,投诉也没有任何反馈。就觉得很没有意思,本来就是出于简书老人的一种那么一丝丝情怀在这里发文,很多老朋友全都走了。现在这种平台做法对我们这些专心写文章的人来说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了。

所以很可能某天就不再公开更新了。

在这里和一直在看我这些垃圾文字的朋友说声抱歉,虽然也可能想通了无所谓,继续每天发一篇。但是如果某一天不发了,不代表我没写,只是彻底懒得维护这边罢了。

天涯长远,山水有相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