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仍要欢哥高进,成长之路虽有玫瑰,有荆棘,但什么都不能阻挡坚强的心。——《欢乐颂》中经典台词
童年记忆中最早苦孩子的记忆便是《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他是个流浪汉,没有床睡,没书看,没有伙伴们和他欢乐,也没有父母给他准备的一日三餐。在流浪的生活中,他做过报贩,擦过皮鞋,当过学徒,受尽了苦难。
让我感动的有他的奋斗精神和挣扎的勇气,还有他的善良。他看到几个小孩子在河边摘花儿,就跳进河里去救落水的孩子。路上拾到一个钱夹,归还失主,反被诬陷是扒手。他宁可挨饿也不做坏事被利用。被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他不愿意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又走向属于他的流浪生活。
我们那个时代,每个人心中都有三毛这个形象,每个孩子都能在三毛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经历。孩子们尚不识字,就能欣赏连续漫画,也无需翻译就能走向世界。这大概也是漫画的无限魅力所在。
1982年,当家里曁摇头扇之外购置的第二台电器——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时,我已经十周岁了。我出生在插队时期的青年队,老爸是带队的领队。
青年队的记忆都是听来的。老妈说,老爸,她和下乡知青一样,亲身经历了农业,农村,农民的艰辛生活。吃的是红薯面,穿的是补丁衣,住的是茅草房。老爸带着知青们去山里挑过柴草,下稻田插过秧苗,搬土柸建房子,割麦,刨红薯,种菜,喂猪,割草,放羊等等农活。
童年记忆中的色彩是单调的。妈妈阿姨的衣服颜色都是黑白灰。还有粮票,布票,油票等等票。看的电影也是黑白的多。比如《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三毛流浪记》。
童年时期物质是匮乏的,但小朋友还是都很开心的。我们女孩们,抓籽儿,丢沙包,踢毽子,玩泥巴,最高兴的是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还有跳房子。那时候的玩具都很廉价,就是石子儿,泥巴等等,都是纯天然的东西,还有用去皮黍秆制作的眼镜,我们都是乐呵呵开开心心的玩。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是旧社会的儿童,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很幸福很快乐。
生活偶尔也会有柠檬般的酸楚,这时候不自觉的就会想起三毛,和这个苦孩子比比,我们的优越感就很大很大了,这大概就是三毛形象的激励作用吧,一直激励了很多年。
有人说,成长的过程就是将你的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我以为有道理,童年记忆中,我们的笑声爽朗清脆,哭声也歇斯底里,嗓门儿很大能听几处院子,长大了,没了哭声,便不是没有苦痛,只是学会了内敛,懂得了如何化解和释放。
苦难是一笔财富。吃得苦中苦,方能成贵人。童年记忆中的苦孩子三毛,他是不幸的,但我们是幸运的,能拜读和领略到他的苦,从而不感觉到生活的苦,所以真切感谢张乐平老爷爷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