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微光
产品数据:appstore评分4.5、社交排名第53
评分数:8910个评分
产品slogan:异地恋网恋好友一起看片专用
00后网恋异地恋专用app
产品特性:
1.一起连麦听歌
2.异地恋、网友专用看片神器
3.随缘匹配,自建房间
4.连麦入睡
体验前想法:听说微光是当时子弹短信、马桶mt、多闪三英站微信,有个朋友说,其实做熟人社交(通讯工具)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微信相当于我们以前的电话簿,没什么特殊情况我们是不会换电话簿的。但是陌生人社交面对需求不一样,永远有机会。人永远都有需求结识新的朋友,只要创建不同的场景,人们就会有不同的社交需求。例如线下人们就会去打篮球认识篮球好友;跳广场舞就会认识广场舞好友。那么相对线上,现在有比较成熟的几个场景是:微光是以电影为载体的社交;吱呀是以声音为载体的社交;soul是以测试人设为载体的社交;探探是以性需求为载体的社交。
整体UI风格:
1.自带夜间模式,模拟电影院看电影关灯的场景,让用户身临其中。
值得学习思考的点:
1.新用户行为引导
微光显示使用了小红点引导我去点击“我的页面”,然后再用一套积分体系完成冷启动的关键用户节点,当我完成了这一系列节点之后,那么我就完成了用户最关键的一步步骤,发动态。动态也属于用户身上标签的一种,当用户发布的动态越多,用户身上的形象就越完整,也更有利于平台对用户的推荐和用户关系链的构建。
#如果我是产品,我会把连麦一次也当作是积分激励中的一环,鼓励用户完成第一次连麦,因为只有连麦之后,用户才真正感受到产品价值。
2.新用户冷启动标签
社交平台最重要是能够让用户产生标签,只有产生标签之后才能够让用户相互匹配,微光采取的策略是,新用户进入平台后自行选择标签,然后这些标签就作为新用户在平台的冷启动标签。
3.社交玩法&社交玩法
微光究其根本,就是一个语音聊天加上场景的功能。语音聊天是基础服务,语音+电影=连麦看电影;语音+游戏=连麦开黑;语音+音乐=连麦听歌;语音+睡觉=连睡。微光把语音聊天这一基础服务包装成了各种场景,也算是一个产品营销的噱头。咋一听感觉这些需求都可以用微信语音替代,其实不是,微光更多的是解决了语音之之上能干什么?由微光来告诉你连了语音之后能干什么。
①首页的随机匹配是一个类似摇一摇的功能,随机分发给你一个用户,也会分发给你一个视频,体验了一把之后,一分钟都没有给我匹配到用户,也不知道是不是使用这个功能的人太少了。而且视频也是随机分发的,不符合连麦看片的场景。同类型的快速匹配功能soul可以做的更好。
②连麦的玩法一共有四种,一起看片(看电影)、一起hhh(大笑)、语音连麦(连睡)、一起听歌
③用户创建房间步骤:去到某个频道→选择某个类型的视频→选择视频(不能新建)
这里的步骤就有问题,首先四大频道里面用户选择了频道之后就要看相应频道的内容,但是微光也提供给了用户可以选择其他内容的权限,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频道里面的内容参差不齐,有可能看电影的频道里面有人发布一起听歌的内容;而且不能新建内容,意味着我无法看我想要的所有内容,这个受困于版权问题。
④首页用feed流的形式展现各式房间,优点是可以机器算法推送内容给我,可以把流量更好的分发;但是看电影的这个场景之下,真的有人会带着逛的形式到处看嘛?我们平时去电影院看电影也要事先看看豆瓣评分好不好看的。所以看电影这个是一个重决策类型,可能用feed流的形式展现房间不太妥当。
⑤动态Tab下就是社区的一个常用产品设计,三个不同定位。好友动态、广场(最大的流量池)、24h热门(被流量池筛选过的优质内容)。
4.吐槽点
①用户刚进入平台标签居然无法更改和删除,当时我新用户注册我是随便填的,因为不填又无法通过。
②“比心”和“点赞”应该是过度设计,本身对用户与用户之间来说,用户A如果对用户B感兴趣,那么用户A就会对用户B执行一次操作,让用户B感受得到,并且平台得其他用户也能看得到,这个算是用户的虚拟资产,但是微光用了两套虚拟资产,那我如果对一个用户很感兴趣/由衷赞赏某个用户,那么我到底是点喜欢还是点亮呢。当然平台方有自己的考虑,喜欢是发送好友请求,而点亮属于一个社区的货币,一个用户亮度高了可以获得不一样的社区特权。这样点亮这套体系可以用于激励用户相互互动。
不过这样一套体系倒是很像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公主得到各国过往奉献的彩礼,虽然各国王子都展现了对公主的喜欢,但是对公主的贡献(点亮值)又是不一样的。
③社交产品总会成为某种服务的温床。
总结:不太看好这样的产品形态,熟人我可以越好用微信语音连麦一起看片。剩下就是陌生人的场景,但是内容的版权是个问题,如果视频网站做了类似的功能,这个产品还有机会吗?
产品设计上做了很多功能,群、tag流量分发机制、积分体系(点亮)、随机匹配。没有做得特别出彩的地方,内容也不优质,产品也不是解决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