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台湾大选,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当选,但在“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仅取得113席中的51席,未能过半,国民党与民众党取得多数席次,形成“朝小野大”局面。
所谓“大罢免”,是赖清德为扭转“朝小野大”(民进党在立法机构席位未过半数,在野党占优)的施政困境,利用罢免机制清剿在野力量、清洗政治异己的手段——表面以“问责”“提升民主品质”为名,实则目标明确针对国民党有话语权的民代(如首轮锁定24名、第二轮7名),试图削弱在野党实力、为“绿色独裁”铺路。
今年初,为摆脱困境,民进党煽动、支持一些所谓“民间团体”发动针对国民党籍区域“立委”的罢免。
刚开始,对于民进党的罢免行动,国民党还不当一回事。直到四月份,国民党察觉形势不妙。
于是,国民党也发起“以罢制罢”,但因联署份数不足等原因无一成案。
继7月26日首轮24名国民党民代罢免案“25∶0”碾压失败后,8月23日第二轮再遭“7∶0”完败。绿营媒体(如三立电视台)直播时甚至出现“主持人慌乱跑路”的闹剧,暴露其对选情的绝望。
赖清德当局无力应对经济下滑(新台币汇率飙升、产业无薪假)、能源政策错误、台风应对冷血,却将资源投入政治操弄,民众对其“意识形态挂帅、私利凌驾民生”的恶行极度反感。
“抗中保台”沦为笑柄:罢免团体以“抗中”为诉求,但民进党高层(如沈伯洋家族、郭昱晴丈夫)一边喊“抗中”一边在大陆做生意的“双标”行为被揭穿,民众对这一口号早已“弹性疲乏”,反觉其“虚伪可笑”。
在野与中间选民联合反对:蓝白阵营合作催出基本盘,中间选民因对赖清德施政不满站出来,用“不同意罢免”票否定其操弄。
罢免团体以“抗中”为诉求,但民进党高层(如沈伯洋家族、郭昱晴丈夫)一边喊“抗中”一边在大陆做生意的“双标”行为被揭穿,民众对这一口号早已“弹性疲乏”,反觉其“虚伪可笑”。
在野与中间选民联合反对,蓝白阵营合作催出基本盘,中间选民因对赖清德施政不满站出来,用“不同意罢免”票否定其操弄。
两次“大罢免”全败,标志赖清德的“抗中谋独”路线已被台湾主流民意全面否定,其“执政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更讽刺的是,他原本想通过“大罢免”向外部势力(如美国)展现价值,结果美国直接拒绝其“窜访”请求,颜面尽失。
大罢免失败暴露民进党“重政治操弄、轻民生治理”的致命缺陷,台湾民众对“台独”带来的社会撕裂、经济衰退(如47万精英逃离、产业无薪假)已忍无可忍。
这种“民意倒逼”会让更多台湾民众意识到:“抗中”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反而让台湾陷入“孤立+衰退”;唯有融入大陆市场、实现和平统一,才能解决经济、能源等根本问题(如新台币汇率、半导体产业升级)。
这种“民心所向”的趋势,将成为推动统一大业的长期动力——台湾民众会主动向“和平统一”靠拢,而非被民进党“绑架”走向对抗。
可见,赖清德大罢免惨败,本质是台湾民意对“台独”的集体否定,它让“和平统一”从“政策目标”变为“民意选择”,同时削弱了民进党“谋独”的能力,为大陆推动统一大业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
正如岛内评论员所言:“赖清德一脚已跛掉,一脚被斩断”,而统一大业的脚步,正随着民意的觉醒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