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神奇,我的启蒙书籍是三体,本来只是把它当成科幻小说去读,可越读就像越是被吸进去了一般,不知为何,觉得它有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存在着某种暗示性。里面有一个核心理念“黑暗森林原则”:文明间的善意和恶意。善和恶这类字眼放到科学中是不严谨的,所以需要对它们的含义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
一个文明A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B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同时A不能判断B认为自己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接着A无法判断B判断自己对它是善意或恶意的
这一堆可能大家都绕晕了,但是我认为这正是一个小我的典型恶性循环轨迹,就是两个人一相处,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你怎么想我,我也不知道你认为我怎么想你的”层层的困境,各自编织的故事,史铁生写:“人与猪的自然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心理差别却无穷大。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一旦走向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其实父母子女还算幸运,因为多数亲子关系里还有一种天然的信任,信任还在,双方再大的矛盾也不至于走向人性的对立面。然而夫妻,情侣,朋友就不一定,如果是陌生人,陌生的族群,陌生的国家,就更是这样。那么多的战争,分裂,在《三体》这本书里面也有体验,对着广茫的宇宙,科技发达的三体人也害怕的不能自已,认为“任何一个星球,都不应该在宇宙中暴露坐标,一旦暴露,只有被打击灭亡这一条路。”
这是一种多么大多么深的恐惧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遇到如此极端的境况,然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恐惧,都有害怕的快要死掉的感觉,都有着对人性的怀疑。自保式的人生路线是不能成功的,越自保越封闭越恐惧,最终可能连门都出不了了。拒绝一切能量流动和事物变化性的同时,也就拒绝了自己的生命能量。有多少次因为恐惧,我们退缩不前,我们拒绝尝试,我们出于防御去攻击别人。
恐惧是小我的自我防卫,观察自己及他人,发现很少有动机不是基于恐惧去做的事情。“怕自己落后于别人”“怕什么事没做好”“怕他不爱我了”“怕自己在别人眼里不好”“怕自己不符合社会规范”这种能量是有破坏性的,在恐惧的驱使下,我们确实可以取得一些成就,完成一些事情,然而我们带着这样的动机,我们就无时无刻不在内外“攻击”,对内是“你不够好”“你有问题”“你必须要怎样怎样”我们带着这样的态度对自己,有可能用另一种态度对别人吗?我们压榨自己取得的成就能够心态平和,不做比较,随时放手吗?
人活在世上,想做一些事情,应该是没错的,然而,能不能把我们负向的恐惧转化为正面的追求呢?(此处留下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