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文章讨论过为什么翻译局最后Trump的名字定为特朗普,而不是谐音最像的川普,内容让我想起我二十几年前本科毕业的论文。那个论文写的就是关于译名的规则问题。
翻译的妙笔生花有时是让人拍案叫绝的,这要求既把意思“翻译”了过来,又把音带了过来。有时候由于文化差异,是没有对应词的,这就需要造出词来完成翻译。
这个的经典例子是romantic一词的翻译,我们现在的标准翻译是“浪漫”,可是这个词其实中文里原本没有,是个造出来的词,但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汉语的原生词汇一样。
Romantic所形容的那种感觉源自于爱,当那种感觉一股子一股子袭来的时候,颇像浪。海浪也好,洪湖水浪打浪的浪也好,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浪也好,反正是一层浪下去了,又有一层浪袭上来,这是那个“浪”字的意境。下面再说说漫。沙滩上偶尔有那些小螃蟹刨出来的坑,也有的是海龟下蛋挖出来的那些坑,浪大了水涌上来之后,大部分的会退回去,可有一部分却会漫过那些坑,然后就留在那些坑里,退不回去了。这种画面还原到男女之情中,用于白描心境,是画面感极强的。
从词性上说,浪漫这个词的翻译令人叫绝之处还在于它既可以做形容词,譬如说:那段故事好浪漫啊;也可以做名词:那是一段缠绵的浪漫;还可以做动词:他正和Rose在甲板上浪漫着呢.....诸如此类。而英文原词却绝做不到这点,虽然词根一样,但拼写上一定要有所变化区分语法,中文却只要浪漫俩字就解决了。
当然了,romantic 文艺一点的翻译也常用罗曼蒂克四个字,但毕竟不符合中文双字成词的主流习惯。所以,除了诗歌和拽文,罗曼蒂克并不多见。
汉语中,浪和漫出现在一句话中最早见于苏轼的一首词,内容我记不住,但那是并列而用,和现在浪漫一词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以上是浪漫一词的苏氏考证。很多事,做的巧,做的妙,会有鬼斧神工之效,但这需要几分灵气,不是光靠勤劳和勤奋能换来的。凡事,别光用拙劲。多动脑子,这才是人处于灵长类动物最高级别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