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巧干

现在的乡村振兴,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就是认为乡村振兴就是砸钱,钱砸的越多越好,但放眼世界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韩国是做得最好的。事实上,韩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搞新乡村建设运动是,政府就补贴点钢筋水泥等,政府投入乡村建设的钱,少的可怜。

为什么韩国政府投入乡村建设的钱少,反而能够做得好呢,原因便在于农村并不差钱。

农村的地、农村的房、农村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风光都是钱,此外,一些农村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农民有其自身的存款以及可以通过劳动获取金钱,总而言之,农村并不是贫瘠到一无所有,只是这些资产大多是沉默资产,需要恰当的方式发挥其作用。只有激活这些资金,乡村振兴就不是问题,内需和内循环就不是问题了。

如何把乡村的“死钱”变成“活钱”?一靠农民自己,二靠市场力量。

一是要培育农民及其村社组织的主体性,由农民及其组织干乡村振兴,激活其内在生长动力,提高三农组织化水平,将乡村振兴与个人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农民主动干、愿意干。

二是要通过外部市场力量将农村的人、财、地、房、需求、供给等有效组织起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乡村的资产流动、壮大,并以交易的形式把死的资源资产变成活钱、活资产。如一些地方对农村进行开发,发展了旅游、休闲、采摘等地方特色,便是市场力量的有效组织,但需要注意的,在对农村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千村一面的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发动群众自主干,调动社会力量协作干,永改革激活沉默的资源资产,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巧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