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设计模式的目的
设计模式是为了让程序(软件),具有更好
- 代码
重用性
(即:相同功能的代码,不用多次编写) -
可读性
(即:编程规范性, 便于其他程序员的阅读和理解
) -
可扩展性
(即: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
时,非常的方便,称为可维护
) -
可靠
性 (即:当我们增加新的功能后,对原来的功能没有影响
) - 使程序呈现
高内聚
,低耦合
的特性
二 单一职责原则
对类来说的,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
。如类 A 负责两个不同职责:职责 1,职责 2。当职责 1 需求变更 而改变 A 时,可能
造成职责 2 执行错误,所以需要将类 A 的粒度分解为 A1,A2
这个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我的代码中
2.1 职责混乱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ibility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Vehicle vehicle = new Vehicle();
vehicle.run("摩托车");
vehicle.run("汽车");
vehicle.run("飞机");
}
}
// 交通工具类
// 方式1
// 1. 在方式1 的run方法中,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
// 2. 解决的方案非常的简单,根据交通工具运行方法不同,分解成不同类即可
class Vehicle {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
System.out.println(vehicle + " 在公路上运行....");
}
}
问题:飞机也变成在公路上运行的了。
2.2 解决办法
- 可以每种类型的交通工具
单独一个类
(标准) - 也可以每种类型的交通工具单独
一个方法
核心是职责单一
,具体使用哪种视复杂情况而定
2.3 单一职责原则注意事项和细节
-
降低类的复杂度
,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 提高类的
可读性
,可维护性
-
降低
变更引起的风险
-
通常
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守单一职责原则,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违反单一职责原则;只有类中 方法数量足够少,可以在方法级别保持单一职责原则
(就是上面的2.2)
三 接口隔离原则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 建立在最小的接口
上(解读:
虽然实际依赖是B,但我们的依赖是Interface1,面向接口编程嘛,接口负责定义。那如果是接口,也应该是最小的接口)
3.1处理原则
将接口 Interface1 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
(这里我们拆分成 3 个接口), 类 A 和类 C 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
依赖关系。 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3.2 应用实例
原来 B和D都要实现Interface1的5个方法
现在拆分了Interface1
// 接口1
interface Interface1 {
void operation1();
}
// 接口2
interface Interface2 {
void operation2();
void operation3();
}
// 接口3
interface Interface3 {
void operation4();
void operation5();
}
class B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2 {
public void 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B 实现了 operation1");
}
public void 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B 实现了 operation2");
}
public void operation3() {
System.out.println("B 实现了 operation3");
}
}
四 依赖倒转原则
4.1 概念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是指: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 二者都应该
依赖其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 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 依赖倒转(倒置)的中心思想是
面向接口编程
- 依赖倒转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 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 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 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
构比以细节为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 在 java 中, 抽象指的是接口或抽象类, 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 使用接口或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 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 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
成
4.2 例子-发送邮件
public class DependecyInve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receive(new Email());
}
}
class Email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电子邮件信息: hello,world";
}
}
class Person {
public void receive(Email email ) {
System.out.println(email.getInfo());
}
}
分析
优点: 简单,比较容易想到
缺点: 如果我们获取的对象是 微信,短信等等,则新增类,同时Perons也要增加相应
的接收方法
解决思路:引入一个抽象的接口IReceiver
, 表示接收者, 这样Person类与接口IReceiver发生依赖
因为Email, WeiXin 等等属于接收的范围,他们各自实现IReceiver 接口就ok, 这样我们就符合依赖倒转原则
4.3 优化方案
package com.atguigu.principle.inversion.improve;
public class DependecyInve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客户端无需改变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receive(new Email());
person.receive(new WeiXin());
}
}
//定义接口
interface I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class Email implements I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电子邮件信息: hello,world";
}
}
//增加微信
class WeiXin implements I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微信信息: hello,ok";
}
}
//方式2
class Person {
//这里我们是对接口的依赖
public void receive(IReceiver receiver ) {
System.out.println(receiver.getInfo());
}
}
4.4 依赖关系传递的三种方式
- 接口传递
- 构造方法传递
- setter 方式传递
这个感觉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看依赖是作为 方法参数/set方法参数/构造方法参数
.
4.5 注意事项和细节
- 低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接口, 或者两者都有, 程序稳定性更好.
-
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或接口
, 这样我们的变量引用和实际对象间, 就存在一个缓冲层
(本质就是本来可以利用多态进行扩展), 利于程序扩展
和优化 - 继承时遵循
里氏替换
原则
五 里氏替换原则
5.1 OO 中的继承性的思考和说明
- 继承包含这样一层含义: 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 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 虽然它
不强制要求所有 的子类必须遵循这些契约
, 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任意修改
, 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 - 继承在给程序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
弊端
。 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 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
增加对象间的耦合性
, 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所继承, 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 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 并且
父类修改后, 所有涉及到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
- 问题提出: 在编程中,
如何正确的使用继承?
=> 里氏替换原则
就是父类一变,子类都会受到影响(重写的我觉得不会)
5.2 基本介绍
-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在 1988 年, 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以为姓里的女士提出的。
- 如果对每个类型为 T1 的对象 o1, 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 o2, 使得以 T1 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
代换成 o2 时, 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类型。 换句话说, 所有引用基类的地
方必须能透明
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 在使用继承时, 遵循里氏替换原则,
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 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
继承
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
了, 在适当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聚合, 组合, 依赖 来 解决问题
。
总结
- 如果我们想要继承某个类时,可以考虑将所有的·不需要重写的方法·(不可能全重写,不然为什么还要继承)单独抽取到一个
更高层次的类
中。然后将要重写的方法设置成抽象的,等待子类来实现。这样本来A要继承B,现在AB是同级了。耦合降低
- 上面的透明就是用子类或父类应该效果一样,这样就不能重写了(重写多了,多态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预期值和实际值不符)
5.3 问题代码
public class Liskov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11-3=" + a.func1(11, 3));
System.out.println("1-8=" + a.func1(1, 8));
System.out.println("-----------------------");
B b = new B();
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1(11, 3));//这里本意是求出11-3
System.out.println("1-8=" + b.func1(1, 8));// 1-8
System.out.println("11+3+9=" + b.func2(11, 3));
}
}
// A类
class A {
// 返回两个数的差
public int func1(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 B类继承了A
// 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完成两个数相加,然后和9求和
class B extends A {
//这里,重写了A类的方法, 可能是无意识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
return func1(a, b) + 9;
}
}
5.4 继承是为了扩展,而不是重写(关系提升)
就是5.1 总结的第一点
public class Liskov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11-3=" + a.func1(11, 3));
System.out.println("1-8=" + a.func1(1, 8));
System.out.println("-----------------------");
B b = new B();
//因为B类不再继承A类,因此调用者,不会再func1是求减法
//调用完成的功能就会很明确
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1(11, 3));//这里本意是求出11+3
System.out.println("1+8=" + b.func1(1, 8));// 1+8
System.out.println("11+3+9=" + b.func2(11, 3));
//使用组合仍然可以使用到A类相关方法
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3(11, 3));// 这里本意是求出11-3
}
}
//创建一个更加基础的基类
class Base {
//把更加基础的方法和成员写到Base类
}
// A类
class A extends Base {
// 返回两个数的差
public int func1(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 B类继承了A
// 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完成两个数相加,然后和9求和
class B extends Base {
//如果B需要使用A类的方法,使用组合关系
private A a = new A();
//这里,重写了A类的方法, 可能是无意识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
return func1(a, b) + 9;
}
//我们仍然想使用A的方法
public int func3(int a, int b) {
return this.a.func1(a, b);
}
}
六 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
6.1 基本介绍
- 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是编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
对扩展开放
(对提供方),对修改关闭
(对使用方)。用抽象构建框架
,用实现扩展细节
。 -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
扩展
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
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 编程中遵循其它原则,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6.2 示例
本质是使用抽象,通过实现来扩展(第二条原则)
public class Oc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使用看看存在的问题
GraphicEditor graphicEditor = new GraphicEditor();
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Rectangle());
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Circle());
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Triangle());
graphicEditor.drawShape(new OtherGraphic());
}
}
//这是一个用于绘图的类 [使用方]
class GraphicEditor {
//接收Shape对象,调用draw方法
public void drawShape(Shape s) {
s.draw();
}
}
//Shape类,基类
abstract class Shape {
int m_type;
public abstract void draw();//抽象方法
}
class Rectangle extends Shape {
Rectangle() {
super.m_type = 1;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 绘制矩形 ");
}
}
class Circle extends Shape {
Circle() {
super.m_type = 2;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 绘制圆形 ");
}
}
//新增画三角形
class Triangle extends Shape {
Triangle() {
super.m_type = 3;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 绘制三角形 ");
}
}
//新增一个图形
class OtherGraphic extends Shape {
OtherGraphic() {
super.m_type = 4;
}
@Override
public void draw()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 绘制其它图形 ");
}
}
七 迪米特法则
7.1 基本介绍
-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 类与类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
- 迪米特法则(Demeter Principle)又叫
最少知道原则
,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 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 public
方法,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 - 迪米特法则还有个更简单的定义:
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 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 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
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 回值中的类
为直接的朋友
,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直接的朋友
。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以局部变量的形式
出现在类的内部。
就是类和类之间如果有耦合,最好不要用局部变量。
7.2 错误示例
//该方法完成输出学校总部和学院员工信息(id)
void printAllEmployee(CollegeManager sub) {
//分析问题
//1. 这里的 CollegeEmployee 不是 SchoolManager的直接朋友
//2. CollegeEmployee 是以局部变量方式出现在 SchoolManager
//3. 违反了 迪米特法则
//获取到学院员工
List<CollegeEmployee> list1 = sub.getAllEmployee();
System.out.println("------------学院员工------------");
for (CollegeEmployee e : list1) {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获取到学校总部员工
List<Employee> list2 = this.getAllEmployee();
System.out.println("------------学校总部员工------------");
for (Employee e : list2) {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
7.3 改进
原因:减少耦合性
//该方法完成输出学校总部和学院员工信息(id)
void printAllEmployee(CollegeManager sub) {
//分析问题
//1. 将输出学院的员工方法,封装到CollegeManager
sub.printEmployee();
//获取到学校总部员工
List<Employee> list2 = this.getAllEmployee();
System.out.println("------------学校总部员工------------");
for (Employee e : list2) {
System.out.println(e.getId());
}
}
}
7.4 注意事项和细节
- 迪米特法则的核心是
降低类之间的耦合
- 但是注意:由于每个类都
减少了不必要的依赖
,因此迪米特法则只是要求降低
类间(对象间)耦合关系, 并不是要求完全没有
依赖关系
八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8.1 基本原则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
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参考
- 尚硅谷-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