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代诗人留下的关于中秋的诸多千古名句,无不说明中秋节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阖家团圆。今年中秋,我特意选取了几位老人、学生和小店老板,聊聊中秋回家的话题。
空巢老人:学会和子女视频聊天
“当然盼着回来,但孩子离得太远了,国外又没有中秋假,怎么回得来嘛。”说起中秋团圆,家住青后小区的郑先生话语中透着遗憾。他告诉记者,已经十多年没过个团圆的中秋了。
郑先生65岁,老伴63岁,两个孩子,大女儿和小儿子。“儿子在国内读完本科和研究生以后,去美国读博士,现在美国工作,在那边定居结婚了。”
郑先生说,儿子出国后的十多年,每年只有春节才回家,中秋节从来没有回来过。儿子回不来,大女儿会每隔一年带着孩子来陪老人过个中秋节,让两位老人感到很欣慰。
为了跟孩子多联络,郑先生努力学习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我报了历下区的老年大学,里面有电脑班和手机班,现在学会用QQ了,还学会了用微信。”说着,郑先生打开微信,向女儿发起了视频聊天,女儿很快就接听起来。“爸,你出来凉快呢?吃饭了吗?家里还热吗?”刚接通,女儿就滔滔不绝地关心起郑先生的生活。
“这个手机还是儿子给买的,说屏幕大,我能看得清。平时我也经常跟他视频聊天,不过现在他们那边是晚上,不能视频。”
高校学生:趁中秋假期出门旅行
三天中秋假,高校学生怎么过?“周围同学有这么几类,回家党、旅行党、兼职党、学习党,还有死宅党。”山东师范大学大三女生张雪形象地归类。
张雪说,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是山东人,离家不算远,中秋回家的比较少。“主要是才开学两周,刚在家过完暑假,这三天再回家的同学就很少了。”
中秋不回家,张雪选择出门旅行。“有高中同学在南京读书,一直说要我去南京找她玩,这次终于成行了。目前计划去游秦淮河、逛夫子庙,还想去总统府和中山陵,真的非常期待。”
济南大学大四男生杨云磊同样选择不回家,而这已经是他第四年不在家过中秋了。“我家在内蒙古,大学四年的中秋节都没有回过家,因为放假时间太短,路途又太远。”
杨云磊说,虽然不回家,但他和同学们仍计划好好过这个中秋节。“班里组织了活动,白天一起去爬九如山,晚上回来聚餐,还特意买了月饼,每个同学都有份,毕竟这也是和班里同学一起过的最后一个中秋。”
小店老板:每年中秋必定回家
和高校学生不一样,经营一家米线店的徐名成每年中秋都会选择回家。14日中午,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和附近居民就发现,他们常吃的一家米线店关门了。“我老家泰安,出来做生意六七年了,每年中秋和春节都会回家。我还有一个弟弟在河北,他每年中秋也会回家,这是我们家的传统。”
徐名成的店开在山师附近,假期本应是生意好的时候,徐名成却早早地就关了店门。“13日晚上就关店了,14日动身回家,16日晚上回来,中间的这几天店铺暂时停业,饿了么和美团两个外卖平台也挂了休息,暂不接单。”
徐名成说,从小时候起,家里就重视中秋和春节,只要能回去,就一定赶回去。“我开店的起步资金是爸妈帮了大部分,现在生意走上正轨了,每个月都会给爸妈打1000元钱。我和弟弟向来也很听父母的话,到了现在这个岁数,过年该磕的头一个也没少过。”徐名成笑着告诉记者。
说起这几天关店的损失,徐名成称“没几个钱”。“不能这么算,钱永远没有赚完的时候,人也不能只顾着赚钱,该尽的孝一定要尽。少挣两天的钱,陪爸妈过个中秋,不亏。”
他们的故事,哪个说进你的心声呢?一年一次中秋节,你在哪?又和谁一起度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