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君子》,为其极具现代风格的曲风和古风向的歌词奇妙的融合所吸引,不禁详做了解,去解读其独特的含义。
这是一首以小见大的歌,小唱公子陶潜,大唱天下君子。
先说说“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先生。
东晋有诗人,其名曰陶潜。仕从山水间,古今隐逸宗。
后人对靖节先生一直存着些误解,或者说是见解不全——只知他的隐,而不知他的仕。唱叹他“采菊东篱下”,却不知他始终都是胸怀大志之人。
[父教君子为大]
先生出生官宦世家,自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便为治国平天下。故而先生早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之志——这是他的“仕”。特别的是,除了儒家,先生亦受道家思想甚深,这便为他的“隐”埋下了伏笔。
[他年少离家发誓以志闯天下,他走马观花越过尘世的繁华]
先生于廿二其时开始游宦,此后几经出任与下任,而立之年已尝遍人间百态。尽管心中对归隐生活心存向往,然此时的先生,仍是渴望一展宏图,志气方刚的少年。只是这尘世的繁华与苍茫,终究是负了他。
[有人说他不懂女儿家]
因着这“隐”与“仕”的纠缠,先生的一生,为人所知的部分,是极其片面的。他作为一个普通的男子,有过三次婚姻,除却那比他小了许多的第三任妻子,先生的婚姻是不幸的。他的爱情极少为人所道,只是我倒觉得,他的爱情啊,是深沉的,是藏于心底的。他总想去懂那与他喜结连理的女儿啊,上天却总是夺取他的机会。
[他总祸至不惧,以理对孰是孰非]
“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古以来便是先生最为人称道的事迹,尽管这其中仍夹带着些“不与祖仇为伍”的私人恩怨,也是情有可原的,然先生的铮铮傲骨,依旧可见一斑。他渴望为官,亦不得不生存,却逃不过内心对理的追求——有谁是不惧祸患的呢?只是惧祸不比惧心罢了。
[所谓君子为大到底是真是假]
挣扎动荡于“隐”与“仕”之间数十载,先生累了,也看透了官场百态。那些他曾经铭记于心的儒家大义,那些他从父祖之辈口中习来的君子之风,成了现实面前最大的笑话。人家声色犬马却名扬天下,而他有什么呢?
除了心中徒留的一方净土,先生一无所有。
所以他走了。
去过天大地大草木为家的生活,去附庸风雅吟诗唱词,醒时便看山间的明月,醉了便做一个悠长的美梦,清晨饮露采阳,暮里笑看菊花。
人非圣贤孰能无闲话。
多好啊。
这世间的君子啊,又何止先生一人。
歌曲《桃之夭夭》有词:“君子以圣读为智,以智为事载贤士为纸”,写的是《诗经》中的君子之风,这里引用过来。古人口中的君子,皆有其远大志向,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往往一生沉浮于官场。然世间芸芸众生,又有几人不愿过不问世事的闲逸生活呢?
都是想的,只是有所求不得,有所放不下——于是挣扎于“隐”与“仕”之间,踽踽独行。
陶先生是幸运的,由“道”熏陶所生的心底对于自然的向往使他最终做出了选择。
然古往今来,于那沉浮之中不得所求,聊了此生的君子,又有多少呢!是以君子以德游世,却常无位。
只于后世人心中,留有一位。
附:
《君子》
君子爱美有所为 有所不为美人醉
言行避讳 他总以德游世 故不患乎会无位
君子谦卑有所跪 有所不跪有人醉
欲行不轨 他总祸至不惧 以理对孰是孰非
有人说他太附庸风雅
有人说他不懂女儿家
他不搭 他不答 他不
有人说他采菊东篱下
有人说他在装疯卖傻
他不搭 他不答 他不
他年少离家发誓以志闯天下
他走马观花阅过尘世的繁华
指鹿为马他无法装聋作哑
他无法越过
父教君子为大
可这世风日下他也曾经害怕
有人声色犬马却还名扬天下
所谓的君子为大到底是真是假
他是否还能以志浪迹天涯
天大地大草木可为家
闺中人不说话
他以礼相待一生牵挂
人非圣贤孰能无闲话
醒时明月高挂
就提笔写下唱一个他
人非圣贤孰能无闲话
醒时明月高挂
就提笔写下唱一个他
作者:沈逸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