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主要学习到三种读书会的方法,并且老师在课堂上分别举个例子,让我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1.第一种更适用于年龄稍小的参与者,这样的互动对于小孩子来讲是非常有趣且有活力的,整节课都可以有用不完的精力。抢任务+奖励,会让孩子们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关系。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孩子们之间,这样的攀比竞争,可比物质上的攀比来得要有意义的多。
2.第二种方式我觉得更适用于偏于初高中年龄阶段的这样一群孩子。首先,这群孩子的思想界面在不断完善和拓展,他们比小学阶段的孩子的知识面要广阔的多,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说白了,这群孩子正处于拥有主见的一个阶段。所以,有很多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然后想办法解决,大家在一起处理,也就更加多元化了。
3.第三种方式我觉得更适用于成人。因为成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考虑的问题也就比较全面。这也与袁老师上节课讲的“人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相吻合。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思想聚焦,会随他们的知识面的不同而不同,互相取长补短。当然,由于成人的思维各方面都较为完善,所以,三种方式都可以互相穿插结合使用。
我的收获也很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话: 读书会是一种服务经济,并非产品。
这句话让我不禁联想到了“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是啊,我们做读书会不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吗?现在很多企业或者店铺都打折服务的招牌却并非是实打实地服务于人民,试问多少企业做到真正是为了人民而不是图私利呢?而我听了这节课,我意识到,这是在创造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自己成为抽象意义中的人,自己也可以服务于自己,将抽象的人具象化。
我们可以将自己要讲述的比较抽象的事物比作为实际事物,这样讲出来的效果也更加有效率,当然,也可以将之绘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会让人们的思维更加清晰开阔。
我以后要做的:
1.要不断完善思维模式,考虑用户思维。
2.先学习读书会,才能够向别人输出关于学习会。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