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但是读书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阶段,必须注重“引导”,依据《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要求,根据1至3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学生制定了一套《学生课外读书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 阅读总时间为105天,每天阅读250字左右的内容。
2、 阅读的书刊有每学期规定必读五本书,《自读课本》《小学生报》《少年大世界》《画苑》及“图书角”中的各类图书,学校图书室中的相应图书。
3、 背诵的古诗词有:
第一周《宿建得江》;第二周《凉州词》;第三周《出塞》;第四周《竹馆里》;第五周《别董大》;第六周《独坐敬亭山》;第七周《黄鹤楼送孟浩染之广陵》;第八周《秋浦歌》;第九周《望天门山》;第十周《绝句》(迟日江山丽);第十一周《江畔独步寻花》;第十二周《渔歌子》;第十三周《塞下曲》;第十四周《游子吟》;第十五周《忆江南》。
4、每天利用早自习时间阅读《字读课本》,利用午自习时间阅读图书角中的图书。回家后可以阅读在图书馆借阅的图书。
5、 每周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如:“朗读比赛”、“故事大王比赛”、“成语接龙擂主大比拼”等活动。每天语文课候课时间,或课前拿出五分钟时间,开展“介绍一本好书”活动。
6、 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们发出倡议,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每天保证至少30分钟的读书时间,营造书香家庭。建议家长在孩子们过生日时,给孩子们的礼物不要局限生日蛋糕、玩具。而应是图书。
7、成立课外阅读小组,小组长可以定期督促、检查。
8、《读书计划》制定后,要引导学生完成读书计划。为了完成《读书计划》,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2 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合理安排读书的时间,或早晨,或中午,或晚上。一旦确定了就要严格执行,绝不能想读就读,想不读就一连几天也不读。
3 阅读时,遇到生字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