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中秋节那天,奶奶颠着小脚屋里屋外走来走去,为中秋晚宴做简单的劳作,一些事情要吩咐母亲。母亲按着奶奶的意思屋里屋外,做这做那,忙忙碌碌。
那顿晚饭有好几个菜,虽说都是自己家菜园里产的家常菜菜,但菜里有肉,吃着品来比平日里有滋有味。饱餐一顿,放下筷子,来到院落。树阴映掩下的毛草房,古老而温馨。院落不大,干净整洁。盼望中秋在院落里吃月饼,圆月已经好些天了,等待这一刻差不多半个月,那是半个月以来奶奶和母亲时不时念叨,快过中秋节了,过节要买月饼。
翘首以待,奶奶终于搬来一张桌子,放在院子中央。奶奶转身回屋子,出来捧着一个纸包,从纸包里取出月饼,一块一块摆在桌子上,母亲拿来沙果、桃子。奶奶看着我们几个孩子说,别光等着吃月饼,去拿小凳子,我们几个连忙拿来小凳子,围坐在桌子旁,等着奶奶分月饼。等大人都到了,看着奶奶拿月饼,连忙伸手,每个孩子只有一块月饼。八个能吃月饼的孩子分过后,只剩两块月饼,几个大人们两块月饼掰着吃。
一边吃月饼一边叫奶奶讲故事,望着天上那轮明月,奶奶说,那是广寒宫,嫦娥就在那里,宫前的桂树下,还有一只活泼可爱的玉兔,和一只动作笨拙的三条腿的蟾蜍......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过中秋节再也不是按人数买月饼了。过中秋节,吃过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晚宴,照例来到院落,别看奶奶年老体弱,仍不忘老规矩,在桌子上放一大盘子月饼,几种水果。奶奶还说,月饼,水果随便你们吃多少。奶奶上了年纪,她坐在椅子上仰头说,我讲了好几年月亮的传说,你们已经耳熟能详了,奶奶随便指那个孩子的名讲关于月亮的传说。
当过中秋节月饼可以当饭吃,月饼的品种异彩纷呈,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等,从馅心讲,有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蛋黄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等,可是,过中秋反倒不盼望了,更不盼望吃月饼了。
过中秋,做哪几样菜呢,想来想去,平日里都吃过了,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新鲜的菜肴,那就做几道喜欢的比较简单的菜肴,算是庆祝节日。饭后,在茶桌上摆上几种月饼,有句谚语:“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几种水果都是圆形的,不是说嘛,圆形代表团圆,圆满,一家人平平安安。作为女主人看着一家人团圆开心,不但要做,还要带头,“过节了,吃月饼吧。”带头品尝几种不同陷,不同味道的月饼,不自觉地想起小时候奶奶给的那块月饼。
奶奶已经去世,我离开故乡多年,可是小时候过中秋节吃月饼的情景就像在昨天,眼巴巴的等到奶奶给的那块月饼,接过奶奶给的月饼,捧在手里,左看右看,仔细看过,才知道月饼上还有图案啊?过节之前还没见过月饼什么样。吃了一口,看到月饼里有青色的和红色的丝,问奶奶,奶奶正忙着分月饼,几天之后问奶奶,才知道那叫青丝玫瑰。稍加品味便狼吞虎咽,吃了一大半,才慢慢咀嚼,才感觉到月饼的味道就是人间美味,珍馐。
当一轮圆圆的明月挂在天空,那皎洁的玉盘,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我的心绪随月在云中漫步,飘悠悠回到故乡的小院,聆听听奶奶讲古老的传说。。。。。。听着听着,我说,月亮不仅有神话,还富有诗意,李白笔下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不仅是李白和苏轼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是杜甫的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是张之龄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