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份额已经过去了超过1/24。也就是说,如果你计划今年要跑100公里的步,到今天应该已经跑了4公里。你的Flag还好吗?
看过一项研究说,只有8%的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新年计划,而大部分人都会在新年的第二周放弃计划。我们那么渴望自律,却也那么容易放弃。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越想戒掉的垃圾食品,越会在自己的舌尖回味;睡前越提醒自己不该刷朋友圈、微博,越会刷到停不下来。
太多事实证明,强行的自我压制往往是无效的。甚至有时候,这种自控可能是失控的开始。在我们强行压制欲望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我们更想去做这件我们要求自己不要去做的事。
我们很多时候做不到长久的自律,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压制得太狠,消耗掉了我们的意志力。
我有个兄弟,办理了5年的健身卡,据说比很多3年的健身卡都便宜。办完卡后,他再也没去过那家健身房,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么张卡。
卖时间长且算下来相对便宜的年卡,是健身房的惯有招数。但对我们来说,如果你也下意识觉得“这卡那么便宜”时,就是在暗暗给自己的行为贴上了一张“便宜”的标签。如果你把自己的自律,从一开始就贬低得如此廉价,那你心里就会默认自己接下来的坚持一样低廉。
有一个朋友做了一个阶段阅读计划,发了条朋友圈:求监督。
隔段时间我问他进展如何,他说,当时以为这么多人点赞会给自己动力和压力,觉得实现不了会很丢脸,可结果好像也没什么改变,计划依旧失败了。
表面看来,公开目标的行为的确提高了违约成本,但这种违约成本是建立在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上。心理测试证明,告诉别人你的目标,大家也承认你的目标,会使你产生一种目标已经达到的满足感,反而会让你对完成目标这件事本身的动力降低。
当我们在朋友圈晒下今日运动成果后,我们错误地暗示了自己“我今天已经达到目标了”,于是往往下一步就是大吃一顿。我们每年都满腔热情地立志,要坚持读书、坚持早起、坚持锻炼……可似乎失败却周而复始。
激情并不可控,如果立下的豪言壮志只是凭一腔激情,没过几天就会被打回原形。
目标,是比激情更靠谱的东西,因为它是固定而明确的。
一个切实的目标,会告诉我们从手中最简单最基础,也是最繁琐最无趣的起点开始努力。此时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对目标的承诺。只有把模棱两可的热爱变成斩钉截铁的目标,把模糊的“我喜欢”转变成清晰的“我要完成”,我们才能到达终点。
自律,只是一个手段。如果我们执泥于这个手段之中,总想着坚持的痛苦,那最终自律只能沦为一种形式。透过自律行为本身,而关注自律的结果,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律,终究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
每天跑步3公里,是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个月读1本书,是为了让自己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摆脱对过程的执着,专注于目标本身,自律便不再是一种负担,目标会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地完成该做的事。
真正能自律的人,可能不是那些最有意志力的人,而是在面对行为和意志的冲突时仍然不迷失方向的人。
自律也不一定就是每天坚持做某一件事情,而是长期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把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习惯。哪怕累了要歇一会儿也没关系,只要你坚持自己的方向,养足精神后依然可以所向披靡。
只要是离目标越来越近,你就做到了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