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陪着女儿读了不少名家绘本,基本是欧美日的名家大作。这些国外优秀绘本无论是从插图的艺术审美,还是语言的精炼度,都做到了完美的贴合。不过,我心中仍有隐隐失落之感,有些国外大作虽然堪称经典,但是并不贴近中国孩子的生活,明显存在文化的疏离感。那么,孩子能否在大量阅读国外绘本之外,读一些更接地气,具有中国元素的原创绘本呢?
说到中国的原创绘本,很多人对其印象是制作粗糙,图文剥离,内容说教。其实,这只是若干年来我们的刻板印象,甚至是一种偏见。现在的中国原创绘本虽还有很多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我们也有不少绘本依靠精湛扎实的画技,真挚而动人的故事以及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在世界绘本界崭露头角,有的甚至了达到了一流的国际水平。
童书妈妈三川玲在《中国力量:童书妈妈原创绘本精选书单》一文中曾说过:“我们欠原创一个去翻开它、阅读它,了解它、被他感动,为它骄傲的机会。”对此,我深以为然。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翻阅,并且聊聊优秀原创绘本的话题,该适时地还它们一个公道了。
一、反映日常生活的细节
儿童的生活中,除了常规的吃喝玩乐睡,还有更多的细节可以铺开,呈现出层次性与丰富性。
《妈妈买绿豆》就细致地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微小故事。
阿宝和妈妈手拉手一起去买绿豆,从挑绿豆、洗绿豆、煮绿豆、喝绿豆汤以及种绿豆的过程中,展示出了普通人家点点滴滴的细致生活,并且趣味无穷。
杂货铺,这是多少人的童年天堂,80,90的年轻父母们,当年不就是对此地流连忘返吗?所以,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读,也是我们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门口的鞋架、晾衣竿、窗户、穿红衣服还有点胖的妈妈,朴实的画风传递出了一股温情,更是对生活细节的勾勒。
可见,优秀的原创绘本更能基于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孩子在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痕迹,以及链接上几代人的生活回忆,传递出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
二、感受传统节日和习俗的精神内核
作为中国人,最难割舍的中国情,恐怕会和一些传统节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圣诞节等洋节的流行,孩子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似乎越来越陌生,离得也愈加遥远。
传统节日,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涵养着孩子们的精神之根,适当普及是必要的。有些优秀的原创绘本,就做到了这一点。
余丽琼、朱成梁的《团圆》2009年荣获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首奖”;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2011年十大绘本之一,也是《纽约时报》开评此项活动以来首位入选的中国作品。
《团圆》通过讲述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过年回家,三口之家在过年时团圆的温馨故事,
着重展示了的小女孩毛毛跟爸爸在短短相处几天的心理历程。
很久未回家的爸爸,长长的胡子,似乎有点陌生,毛毛偷偷地躲在墙角看着,躲在妈妈的身后,几天后,爸爸带着毛毛理了发,还一起包了汤圆、拜了年,父女的感情越来越好。可是没过几天,爸爸又要走了,毛毛把珍藏的好运硬币,送给爸爸,并希望好运能一直陪伴着爸爸。
画面喜庆,传神的描绘出了小镇春节的一派祥和气息,文字简单,没有夸饰的言辞,没有刻意渲染和过度说教,情感表达酽而不烈,娓娓道来一个外出打工父亲和孩子的情愫。
每当陪着女儿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小小的人儿居然特别的安静,嚷着要吃汤圆,还要给爸爸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甚至要求躺在我们中间入睡。虽然,她现在还不懂什么是过年,但是从这本书中,还是感受到了年味,以及比这更重要的亲情。
作为孩子的母亲,看到这一幕也是泪水涟涟。外出打工归来的丈夫,为自己买了一件时尚暖和又合身的羽绒服,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家可以不富裕,甚至一年只有一次团圆的机会,但是传递给孩子的世最好的爱,不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吗?
一本好绘本,能传递的精神内核实在太多,浓浓的节日气氛以及深藏在这里面的人世界的情与爱。
过年,弥漫的浓浓亲情,也许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体味!
此外,保东妮的《端午粽米香》也是一本讲述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习俗的好绘本。
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是中国人心头永久的痛。这古老的中国节日历来在夏季到来的时候,在大江南北被每一个中国人惦记着、准备着,赛龙舟、包粽子成为我们一生中不能忘记的重要节日和习俗。
作家保冬妮曾参加过韩国的端午祭,感触良多。出于一个文化人的使命感,她联合优秀画家用缜密的线条勾勒出拙朴而厚实的乡村面貌,热烈而清新的色彩把乡间田园的淳朴与美呈现了出来,同时也把一种传统节日以及衍生的民族精神传递给了小读者,也不忘大读者。
三、折射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古老中国的审美情趣是既有张力又含蓄内敛,单是色彩即可做到浓墨重彩,有可素淡清雅,更不用说体现在建筑、家居、服饰上的各种元素的调配。
刘洵的《牙齿,牙齿扔屋顶》,展示传统的中国建筑美学
中国传统的老巷子,低矮的平房,上面覆盖着层层瓦片,妞妞的门牙掉了,她满巷子寻找爷爷,想把门牙扔到房顶,因为这样才能长得高。
清雅细腻的古典韵味,把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以及人物刻画的生动有趣。
世俗有味的小巷中,一个红色的拆字特别引人注目,预示着推土机将推掉了一切,毁灭了街巷的肌理,毁灭了有几百年历史的街道,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水泥的高楼大厦。
刘洵老师,最终用细腻的笔触把对逝去的遗憾以及传统建筑之美都静静地守望在自己的书里。
周翔的《荷花镇的早市》,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情
作者通过描述一幅幅场景,河水、屋瓦、石级、木柱、门板等等,细腻的画风将水乡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不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样的美学意境,无论如何在外国绘本中是找不到的。
姚红的《迷戏》,迷倒孩子的国粹
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目光,描绘抗日战争前夜南京秦淮河畔的一段生活画卷,浸染在寻常生活中的京戏魅力,从而哀叹战争对它的焚毁。
尽管本书的主题有点沉重,不过“生活本是艰辛的劳作,但迷人的京戏是这朴素生活的一层色彩与光泽。”
艺术的力量,总能让人们从各种困境中逃脱出来,无论在什么年代孩子和成人都需要精神生活的滋养。
现如今,孩子们的生活离传统京戏很遥远,或许这是时代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确越来越疏离了传统的艺术之美。
写在后面
作为一个爱读童书的普通妈妈,在给孩子买图书时可谓是千挑万选,不过我始终秉承着这样一个原则:孩子读书,必须要杂。
我们既要给孩子机会接触欧美绘本的开阔跳跃,大胆想象的成熟风格,也可以阅读日韩绘本质朴温暖,小而美矣的贴心故事,更不能妄自菲薄,盲目排斥中国的原创绘本。
鉴于篇幅有限,我只挑选了几本重点解析。事实上,中国优秀的原创绘本是越来越多,囊括了中国的文化、民间故事、日常生活经历,以及审美情趣,它们本就是孩子们骨子里最亲近的东西,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根。大人读后有共鸣或回忆,小孩读完则能被深深地感染到中国人文精神的魅力。
愿我们的孩子,能走得出去,还能识得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