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那里有微波荡漾的河水,白墙灰瓦的建筑,古朴典雅的木船,构成了一幅美丽优雅的江南水乡画卷。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红烧蹄膀,又称浔蹄。
大年三十早上,明媚的阳光照进了我的房间,我揉了揉睡意朦胧的双眼,只听得外边发出"咚咚咚"的响声,我站起身,走到窗边,依稀可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忙碌着,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洗漱。原来爷爷正在屋外用砖头搭土灶头,我很新奇,便问:“爷爷,为什么要搭这个呀?”“烧蹄膀勒,家中的小锅是做不出它特有的味道的,必须要在一个大铁锅上炖上小半天,才能烧出色泽味美的浔蹄。”我和爷爷一起把灶头搭好,又扣上大铁锅,准备工作完成。这时我又兴奋又期待,只见爷爷把洗净的蹄膀放在大铁锅里,加入 水、 生姜、料酒和盐,煮上半小时,蹄膀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欢快地跳着舞。黄酒加热后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味,让人馋涎欲滴。看着我流口水的样子,爷爷笑眯眯地说:“还没烧熟呢?小馋猫!”爷爷又加入适当的酱油和些许八角,小火慢炖,渐渐的,蹄膀由肉色变成了亮红色,此时的蹄膀犹如一位害羞的小女孩,那么娇羞,那么柔软。又炖了很久,爷爷打开锅盖,用筷子轻戳了蹄膀,蹄膀的软糯呈现在眼前,爷爷点点头,笑着说:“酥了!”,那成就感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于是便加入冰糖开始收汁,此时蹄膀已成棕红色,再撒上一些青葱,蹄膀的香甜味混合着葱的青香味,那诱人的香气直冲我的鼻腔,直入心底,简直令人窒息!美味的浔蹄诞生了。
晚上,当色泽鲜亮的蹄膀端上桌,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起来。外面包的猪肉皮紧实劲道,一筷子下去,自动翻开,油黑发亮的肉皮里是像棉花般稀软的肥肉,我夹了一筷,细细品尝,它肥而不腻,肉到嘴里就化开了,香味充满我的口腔,感觉每一个味蕾都在尽情地吸收着浓郁的芳香。“爷爷烧得真好吃”!我忍不住夸赞到。爷爷“呵呵”地笑着:“好吃就多吃点!”“爷爷,为什么每年年三十都要吃蹄膀呀?”“那是因为蹄膀寓意着吉祥如意,来年要‘提一点’,开心,你要多吃点,明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就是浔蹄的味道,爷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