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比改变一个人容易多了,但是前提你得有一个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框架。
用产品经理看产品的专业视角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以成为你的另一半?
书籍《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中,用户体验的五个层面: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那么利用这五个层面如何剖析一个人呢?
人有三个层面:
表面层/深层内在/内核
如果再往这三个层面上进行细分,那么便是对应用户体验的五个层面:
感知层/角色化框架/资源结构/能力范围/存在感
第一次见一个人,你看ta的相貌、身高、气质、说话的口音以及穿着打扮等等都是一个人的表面,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感知层。
然后就是角色化框架。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比方说空姐,程序员,舞者,服务员等等。而我们的得到的信息,说话方式都会受着角色的束缚,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不要想着在职场收获爱情和友情。并非说职场上认识的人都是“坏人”,而是在职场上,只有表面层的感知,以及角色化的接触,没能与其建立深层关系。
什么是深层关系?
这就来到了第三层—资源结构层,包括精神资源,人脉资源,财务资源。
很多人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只会看表面层,而不具备了解更深层内在能力。比方说,一些姑娘看男生,只关注帅吗?高吗?有车子吗?有房子吗?存款呢?这些表面的东西。只能基于感知层,或者基于角色去交流,是没有办法和别人去建立深层关系的。
一个人的内核是ta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感的,而能力范围会随着这个内核变化。
存在感得不到满足,ta就会各种奔波。
比方说,狮子为啥要去厮杀长颈鹿,它也会受伤啊,但它还是会去厮杀,这是因为它要生存下去。在日常的斗争中,它的肌肉也会日渐发达,也就是能力范围会扩充。
人和动物不同,而人与人之间也不同。
比方说,很多女生的存在感就是在一个家庭中,一段感情中得到满足即可。而很多男生仅仅存在于一段感情中,他是不满足的,在职场上,某个领域,社会影响力上,同龄人中得到重视等方面的存放在感,他也要得到满足。所以他不停奔波,整合资源,这些都是受存在感(内核)的驱动,同时,随着奋斗,能力范围也会增大,角色也会改变,甚至外表也会慢慢改变。
但是当存在感得到满足时,再去打破能力范围,这是比较难的,因为打破能力范围是很辛苦的甚至痛苦的。
很多人说,遇到真爱很难,其实有两个原因:
1、 你的认知层难以满足你去到达别人的深层部分。
2、即使有了认知框架,洞悉了一个人,但是你说愿意和他一起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生活就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还有你能否一个人跨过ta给你制造的人生黑暗点(毕竟人都不是完美的)?
如果满足了以上两点,那么恭喜你脱单了,快到民政局领证去吧~
以下是,乔布斯和他的三个女人的故事:
乔布斯是产品界大佬,但他本身是比较自我的。
比方说,他的第一个女人生病时跟他要钱度过人生的最后几个月,他当时的回答是这样的:我是不会受到要挟的。第一个女人建立不了与乔布斯的深层关系,更到达不了他的内核。
而他的第二个女人做到了第一个女人做不到的,但是她接受不了乔布斯对她的忽视,所以她拒绝了乔布斯的求婚,并且又在他们的房间墙上写道:忽视是一种虐待。
他的第三个女人做到了前两个女人做到的,以及她们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她曾说过一句话:“他像激光那么专注,当他的光芒照耀到你身上,你就会沐浴着他的关爱;但是,当他的光芒转移到其他关注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人生非常黑暗。”而她自己找到了跨过黑暗的方法,并且她陪乔布斯度过了重返苹果前后的艰难日子。
一个强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