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韓非子喻老篇曰:「凡理者,方圓短長麤靡堅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後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可謂常。唯夫與天地之剖判也具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而常者,無攸易,無定理,無定理非在於常所,是以不可道也。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然而可論,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俞正燮曰:「老子此二語,『道』『名』,與他語『道』『名』異;此言『道』者言詞也,『名』者文字也。文子精誠云:『名可名,非常名;著於竹帛,鏤於金石,皆其麤也。』上義云:『誦先王之書,不若聞其言;聞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故名可名,非常名也。』上禮云:『先王之法度有變易,故曰『名可名,非常名』也。」淮南本經訓云:『至人鉗口寢説,天下莫知貴其不言也。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著於竹帛,鏤於金石,可傳於人者,其麤也。晚世學者博學多聞,而不免於惑。』繆稱訓云:『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其至者也。』道應訓云:『桓公讀書於堂,輪扁曰:獨其糟粕在耳。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皆以老子道爲言詞,名爲文字。」
按:此言帝王之道非言辭文字所能傳也。史遷有言:「道家無爲,又曰無不爲,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爲本,以因循爲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爲物先,不爲物後,故能爲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爲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可發此「道」「名」二語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