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一个老师吗,他走起路来像个孩子,眼睛里闪着热烈,睿智,甚至是令你惊奇的一种调皮的狡黠,当他站在讲台上,有那样一股魔力,你的身体开始舒展,他将你所察觉到但是难以摆脱的东西一样样的放在你面前,他带你撕碎扯碎,将那些渣滓扔向过往。
你觉得很轻松,你想按照他说的去做,当你迈出,你觉得长久以来的别扭,纠结,那些想让你在深夜狂喊的无奈,那些你缩着手去够的美好,一瞬间都明朗清晰,路已经铺好,只管去做。就像Flipped中那句话,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一个这样的老师,也像另一半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吧。
死亡诗社讲的正是这样一个老师,是的,它不是一个恐怖片,不是什么野外旅社,奔波的诗人遭遇的灵异故事。事实上,这是一部极有教育意义的89年的美国电影,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讲了Keating老师在一所传统的注重升学率的名校中按照他自己的教育方法鼓舞激励了一批懵懂的高中生,最后被迫离开的事。
影片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令人遗憾的Keating老师和一群性格鲜明的学生的形象:Neil,热情阳光,热爱表演,但是在父母的强求下不得不学医以至于最后以自杀方式反抗;Todd,内向胆小,正直善良,他在Keating老师近乎疯狂的引导下创作出了他脑中的诗歌,在Neil死后在雪地上放声痛哭,又是他在Cameron出卖死亡诗社后为老师辩解,同样是他在Keating老师离开时声泪俱下地重复‘对不起’;Knox,在老师的鼓励下大胆追求爱情,最后终于与心上人一起观赏话剧;Cameron,明哲保身,谨慎而自私,为了自己不被学校开除而出卖伙伴和老师。
Keating让学生撕去枯燥无味的死板教条,他向他们讲述诗歌的本质,鼓励大家独自思考;他教大家打破常规,站在讲桌上,用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世界;他教育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他无拘无束,蔑视传统的教条主义,敢于打破常规,他热爱教育也懂得如何循循善诱,他是学生的心灵导师,精神楷模,他的示范作用,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孩子们追寻着他的脚步,又再一次将死亡诗社的篝火在山洞中点燃,可与大时代的格格不入最终也暗示了死亡的结局,梭罗的‘致力于吸取生命的精华’在Neil充满仪式感的那个晚上的窗前慢慢延展开来。
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无法控制自己,他必须要去画画,他别无选择,Neil也是这样,他为表演而来,一旦触发,难以更改,当谈判失败,当希望破灭,他又能走向哪里呢?这也像Keating老师来教学一样,他喜欢教育,不愿去别的地方。
30年过去了,片中的有些镜头竟然还是如此熟悉,晚上的查寝,老师在黑板上写东西,学生在下面一字不落的全部抄下来不问对错。
这样的场景,不是每个高中都有的吗,不必上纲上线地批评指责应试教育,我一直觉得一群从这种教育中受益的中级知识分子滔滔大论,一面倒地指责这种教育是一种流氓行为。我只是很希望有一天,条件允许的话,受教育者可以不觉得菜农、民工、流氓地痞是检验诗歌好坏的标准,就像不觉得教授、文学批评家是检验诗歌好坏的标准一样(语出刘瑜《送我一颗子弹》)。
我希望你走慢点,找到自己的步调,当一条路在林中分岔,可以有勇气走人少的那条;我希望你不停止对美好的追逐,但更要动点脑子,有时候也可以“曲线救国”;我希望你在青春时光大胆尝试,不过分沉闷,不过分激进,有自己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