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不叩门”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俗语,指医生不应主动上门为他人诊治疾病,需待患者主动求医后方可施治。古代社会认为疾病涉及个人因果,医生主动上门可能被视为“触霉头”,甚至引发患者反感。
某群有个不识相的户头,自认为本事大,专门帮人家发表的文章指出“错误”,一次两次没事,多了讨人厌,而且不分场合指出来。
我上个月发表一篇题为《父亲的西瓜架》文章,写到了我父亲用满锋铁搭翻地。他看到后马上在群里指出来,不应该写“满锋铁搭”,应该写“满封铁搭”,阿是热俚个大头昏,本来苏州方言没有明确标准,差不多就行。我不想与他计较,只当他放屁。
今朝又指出某老师的文章,讲老师的文章多了一个标点符号:这里,按照“沁园春”的词牌格律,“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中间是不能加标点,如领导的《沁园春·雪》,这一个地方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并截图。
某老师看到了,马上发一个“鸭孵卵”的视频,意思是不识相的户头是阿无卵。谁知不识相个户头竟然回击:现在的研究生不知道在研究些啥东西。
那么惹火了某老师。某老师马上在群里公开骂他“傻逼一个。”弄得不识相的户头落场水也没有。真是不识相吃辣火酱。
所以千万不能做“医不叩门”的事,管好自己就行。即使人家的文章有错误的地方,最多私下里与对方讲,也许人家还要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