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十点上传了《藏在深山里的阿朵》后就关机了。
今早起来想给相关的专题投稿,打开一看,平常投稿的专题,有的已经收入,有的在审核状态。当时有点儿蒙,以为弄错了。就点了投稿,显示撤回。一想不对,就点了否。本来是要投稿怎么能撤回呢?但是想想昨天晚上我很困了,写完了就发了,没有投稿。
后来又发现被几个没见过的专题收入了,这才明白:原来不仅仅是我们找专题,专题也在找我们呢。就看你的稿子是不是专题所需要的。
昨晚写阿朵的时候,我想到阿朵像姑娘的名字,想到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所使用的含蓄手法,便在开始把阿朵当成姑娘来模糊着写了。果然有了点儿少许的味道。
可能正是因此才被几家专题收入了。这给我的启示是:码字儿也要讲究点儿技巧。正如小孩子玩耍,越是崎岖不平的地方,他们玩儿的越来劲。
来简书的时间不短,码字的时间不长。17年8月,从海南途经南宁回家,在南宁待了两天。去杨美古镇溜达了一趟,拍了些照片。
手机里照片太多了,运行起来很慢。听同行的人说简书可以存照片,回到酒店就下载了简书。上传照片不顺畅,传了半天也没传上,就放弃了。
18年10月,又心血来潮的找简书,发现那些照片传上来了。就在简书上试着写了几个字儿,成了。
12月,老年大学班级汇报演出,我写了别样的班汇别样的情发到班级的群里了。后来一想在群里一段时间就没了,又想到了简书。
发现这是个集中自己文字的地方,就把之前写几个同学的文章也挪过来了。
我在简书看的第一篇文章是东方筱涵希希在海南的散记,她写的地方正是我在海南的居住地,看她的文字很亲切,很熟悉。遂关注着她的文章,文字很优美,对一个地方的观察很仔细,对人物的把控也很到位。看她文章的同时,又看了看她文章人的文章。
后来又认识了宝妈南子馨,英语老师winterlily,他们给了我指导性的帮助,使我在简书有了走下去的力量。
浏览简书里的文章,发现这儿真是藏龙卧虎。李砍柴的执着和对文学的使命感,让人感动。英国老山猫的深度游记,不仅文笔好,观察的仔细,记录的认真,假如要去那些地方,他的游记就是攻略。弓长日月看世界的骑行西藏,环游世界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心灵的震撼。那样的思考,那样的文字,只有在那样的磨砺中才能迸发出来。
简书是个码字的地方,更是个学习的地方。有一些简友对书读的很精到,分析的很透彻,读起来非常受益。
读字即读人,认真的跟读一个人的文章,便对这个人有了大概得了解。所谓的简友,是从读文渐为友的。
在简书,除了年龄,单就码字来说,本人可谓小白。该学的东西很多,可提升的空间很大。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