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中,学生时代的我们经常会被父母口中那一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洗脑。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这一句时常从无数的中国式父母口中说出来教育孩子的话,最终真的能培养出父母心中那个期待值极高的不平凡孩子吗?
还是在这句充满了压力、焦虑又满是期待与希望的话语中,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生疏,父母一心为孩子而活,孩子却想早日摆脱这令人窒息的束缚。
壹
最近,《小欢喜》火了,这是一部有关中国式父母陪孩子备考的电视剧。
它为什么能火呢?
原因很简单,剧情太真实了,简直就是当代中国式父母的真实写照。每当看到英子的母亲就能让我们想到自己的母亲,看到英子就能想起当年那个被父母用那一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紧紧束缚的自己。
宋倩在离异后,将所有的心思都扎在自己的女儿英子身上,女儿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现阶段高考也就成了英子的全部。
在期待值极高,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宋倩眼里,女儿英子必须是最优秀的,只有走好了高考这一步,才有资格谈未来。
英子考了第二名,并没能得到母亲一句暖心的鼓励,而是被说: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刚才我都不好意思说你,这次考成这样,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怎么办?
在学校誓师大会上,学校组织以家庭为单位放飞心愿气球,宋倩要求英子把考700分的心愿写在气球上,英子不愿意,说这不是她的心愿,在母女两人的的争执中,气球被挤破了。
宋倩一心只有英子的高考,把极高的期待值、控制欲都强加到女儿身上,英子的生活也只能按照母亲定下的规划一步一步去执行,并且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英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祖国航天事业梦想,但在母亲那一句“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充满压力与焦虑的束缚中,她必须暂时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备战高考中,努力维持母亲心中那个听话,优秀的乖孩子。
在误以为方一凡和英子谈恋爱后,和童文洁的闺蜜关系闹翻,为了不让女儿和方一凡接触,即使家到学校只是短短的距离,宋倩都采取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方式避免孩子与方一凡往来。而殊不知这所谓的中国式“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做法对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在中国式父母的教育理念中,很多孩子没有独立的个体而言,他们更多成了父母高期待值的实现者。每天的生活就是执行父母的规划,每天的心态就是我不能出差错,我必须是最优秀的。
贰
但殊不知,在“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中国式教育里,严母有了,而像英子这般优秀的孩子又有多少呢?
在一些数据上看,在这种极度焦虑与压抑的方法下培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没有英子的优秀,而更多的是心理问题砸向这群孩子。
在极度高压的环境里生活,很多孩子并不能成为一个拥有自由人格的独立个体,做事情要看父母的眼色,在家庭关系中处得小心翼翼,内心逐渐变得敏感脆弱。想要做点感兴趣的事情,耳边便不停地响起:你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备战高考上,这样才有资格谈未来。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拘谨,压抑......有的甚至出现了逆反心理。
孩子正处于一个成长的过渡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兴趣,在这个阶段,他们更希望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是倾听者,而不是对自己赋予极高期待值与控制欲的束缚者。
而中国式父母每每会用自己固有的惯性教育思维灌输给孩子,他们经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父母都是普通人,我们都希望你能有一个好的前途,所以你现在必须要很努力,要听父母的话。硬生生地把一个想要拥有独立个体的孩子打造成自己眼中的完美主义者。
而这种我必须是最优秀的完美主义思想其实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一出错误就会极度怀疑自己,很难重拾信心,慢慢地会陷入自卑的泥潭中,严重的会感到生活失去了意义。因为从小被父母的完美主义要求,长大后自然不能容忍自己出任何差错。
而正当的母子关系其实最重要的是父母愿意当倾听者,孩子愿意当讲述者。父母应该要多听从孩子的内心想法,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走过每个成长的阶段,孩子因为有了父母的鼓励支持后,也会很乐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样的相处方式才是一种较为平等的相处方式,而不是让孩子觉得我是父母高期待值的实现者。
叁
在中国式的教育中,很多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完全没了自己的生活。
但其实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没有谁是为了谁而活的。
作为母亲,你应该要做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也只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你不能把你的生活完全等于你孩子的生活。你首先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们希望有自己的小小世界,也希望父母会有自己的生活,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他们的幸福度提高了,也会把自身的幸福感带给孩子,那整个家庭氛围都是很融洽,很温馨的,孩子自然过得开心,快乐。在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得个体时,他们自然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好。
但是,在高强度的应试教育中,很多父母还是秉承“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理念教育孩子。自己的幸福度直接与孩子的一切相关,孩子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全部。
写在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人会是为了某个人而活的,父母孩子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
而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和体谅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