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话题,今天我就来谈谈除去昨天所说的仁爱之异的儒墨争议之外,我今天要谈一谈儒墨的其他争议吧。
鬼神以及节用之辩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论而》
子墨子谓公孟子曰:“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丧。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从事?”公孟子曰:“国乱则治之,国治则为礼乐;国治则从事,国富则为礼乐。”子墨子曰:“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国之富也,从事,故富也,从事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今子曰‘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是譬犹噎而穿井也。死而求医也。古老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薾为声乐,不顾
其民,是以身为刑僇,国为虚戾者,皆从此道也。”
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礼。”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墨子•公孟》
墨子除了对儒家的仁爱的思想进行批判,也对儒家所强调的注重对父母的厚葬,儒家对父母的重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成孝道;儒家强调礼乐,不信奉鬼神,却又重视葬礼以及祭祀仪式。所以,墨家与儒家的争议,也可以理解成墨家对儒家宇宙观、伦理观以及政治观的批判。
我在前几篇文章也提到过墨家是拥有十分严明的内部纪律。那这看似严密的纪律,是依靠墨家所谓的“明鬼”思想来进行维系的,因为墨家相信人要辨明鬼神,鬼神真正存在,鬼神能辨别善恶,会给邪恶的人带来惩罚,给善良的人带来福报,这是他们在宇宙观上的差异。墨家主张兼爱与儒家仁爱的思想明显不符,这是他们在伦理观上的差异。儒家讲究维持统治秩序,强调各司其职,人人安分守己,追求一个大同的世界,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即便被辱为“奇技淫巧”。
造成两家基本差异还是两家的处事立场,请大家注意我强调的是处事立场,而不是阶级立场。因为我在前两期节目对儒墨两家起源之中也提到过,儒家起源于文士,在古代这样的人一定是中上层阶级;而墨家出身于“百工”阶级,虽说是官府的奴隶,但也是手工业的管理者,上文我也说过在春秋战国之前,官师是部分的,既然做了墨家的巨子,那么便证明这样的人,起码也得是可以接受教育的中上层阶级。处事立场的不同便是因为两家的生活的环境乃至工作都十分不同,这也造了多年以来的儒墨的争议,虽都为显学,但墨家终因没有君主的支持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直到民国才重新被从旧纸堆中重新发现,才有了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墨家学说,这是一种不幸?还是一种命中注定呢?这怕不是我们这些后人所能探讨的吧。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关注一下我。今后,我有什么思考也会发出来和诸位探讨。墨家的专题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其他家的思想,如果想看什么,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我可以的话会写出文章和大家交流(纯手打真是超累的,希望您能给我点点赞,鼓励一下我,您的鼓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墨家系列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c9cb5727dd1
https://www.jianshu.com/p/cdf05d5d0feb